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咏史八首(其八)左思)原文、鉴赏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咏史八首(其八)左思)原文、鉴赏和赏析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馀。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中,左思到处碰壁,在愤慨和不平之中,他实在感到无路可走,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无常,他终于退却了,只想过着安贫知足的生活,做一个“达士”。

“习习笼中鸟”二句,是说笼中小鸟要展翅高飞就碰到笼子的四角,飞不起来。这里以“笼中鸟”比喻“穷巷士”,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作用是以引起下文。下文写贫士深居僻巷,落落寡合,独守穷庐,形影相吊。他的仕进之路充满枳棘,无路可通。他向当权者献上计策不被采用。他块然独处,境遇困窘,像是水已干枯的池中鱼。家外,没有丝毫俸禄;家内,竟无一斗粮食储备,生活实在贫苦。所以,亲戚看不起,朋友也疏远了。这个贫士是谁呢?就是诗人自己。左思移居洛阳之后,仕途受阻,有志难申,过着官场失意的生活。贫士生活正是左思初去洛阳生活的写照。左思是有强烈功名欲的人,他希望能够得意官场,一展宏图。但是,事与愿违,终身失意。“苏秦北游说”四句,是说左思即使如此,他也不愿像苏秦那样北上游说,也不愿像李斯那样西行说秦。他们在俯仰之间,尊荣无比,然后随之而至的却是杀身之祸。据史记记载,苏秦,战国时洛阳人,他先游说秦惠王未被用,后又游说燕、赵等六国,联合抗秦,佩六国相印。后在齐国遇刺身亡。据史记记载,李斯,战国时楚上蔡人。他西入秦说秦王,得为客卿。后来秦国大臣建议秦王逐一切客卿,李斯上书申辩,秦王遂罢逐客的命令。秦统一之后,以李斯为丞相。秦二世时被杀。左思认为,像苏秦、李斯那样乍荣乍枯的遭遇,实在是不值得羡慕的。庄子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饮河期满腹”四句是化用庄子中的话,诗人表示要向偃鼠、鹪鹩学习,安贫知足,了此一生。然而,我们从左思一生的立身行事考察,并不如他所说的那样,左思晚年混迹官场,成为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可见诗中所说的,只是他一时的想法,并不能说明他已无功名利禄之心了。左思的消极避世的思想,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黑暗的不满。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悲叹贫困和不遇,实际上其中包含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向往。想到苏秦、李斯等人的遭遇,意识到追逐名位的危险,又对荣华富贵作了否定。最后归于老庄思想,愿意安于贫贱,做一个“达士”。诗的内容层层变化,表现得曲折而微妙。

左思咏史八首,借古人古事以咏怀,抒发了自己愤懑和不平的感情。在性质上,与阮籍咏怀诗、陶渊明饮酒诗颇为相类。钟嵘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诗品上)“典”,指借用史事。“怨”,指诗中所表现的不平之鸣。张玉谷说:“太冲咏史,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也。或先抒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古诗赏析卷十一)亦足见其表现之“精切”。咏史诗借古以讽今,所以说有“讽谕”的旨趣,所评十分恰当。但是,又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说左思诗比潘岳诗深沉,可以成立。而认为左思诗“野”,即质朴而少文采,值得商榷。陈祚明说:“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倣子建而独能简贵,创成一体,垂式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而无其志,语必虚骄;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钟嵘以为‘野于陆机’;悲哉,彼安知太冲之陶乎汉、魏,化乎矩度哉!”(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分析深刻,很有道理。

猜你喜欢
  • 《诗经》《红楼梦》赏析解读

    一春天,从最早的迎春,到最后的茶,一共是二十四番花信。《红楼梦》里丫鬟麝月擎出一枝花签:开到茶花事了,是韶华胜极、送春归去之意。茶

  • 程佳平《蜗牛精神》

    蜗牛精神 遥远的南方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屋,屋里有一个数米长的花坛,花坛里长满了婀娜多姿的花儿和苍翠欲滴的草儿,还有一个小小的王国

  • 苏轼《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全诗鉴赏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作品赏析原题: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出处】唐杜甫《 天末怀李白 》。 【意思1】 有文才的人总是命运坎坷,山精水怪最喜欢人从跟前经过。 【意思2】 文章憎恶命运显达的人,山神水怪喜欢人经过,以便吞食。

  • 古籍名著《齐民要术》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十卷。魏贾思勰撰。成书于后魏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533—544年)。 贾思勰,生平不详。出生、长大、终老的所在地为山东益都(今寿光县),北魏至东魏时人。做过高阳(约为今山东桓台东

  • 致月亮 [意大利]莱奥帕尔迪

    哦,姣好的月亮!记得一年前, 我来到这座山冈,满怀忧伤, 又一次仰望你,当时你像现在一样, 高悬在那边树上,把一切照亮。 可是我当时热泪盈眶, 你的脸儿就显得朦朦胧胧, 因为我过去的生活既受尽折磨,

  • 林逋《山园小梅》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①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③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④ 【注释】 ①暄妍:景物明媚鲜丽

  • 杜牧《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全诗赏析

    歌阕樽残恨起偏,凭君不用设离筵。未趋雉尾随元老,且蓦羊肠过少年。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诜桂亦徒然。羽书正急征兵地,须遣头风处处痊。

  • 白居易《冬至夜怀湘灵》全诗赏析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 咏花诗词之《春日咏梅花二首》全诗原文鉴赏

    《春日咏梅花二首》是一首咏梅的诗歌,描绘了梅花在春天中的美丽景色。诗中通过形容梅花的繁茂和娇艳,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诗句优美流畅,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和生机。整个诗歌有着深深的感染力,读来让人心情愉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总之,《春日咏梅花二首》是一首优美的咏花诗歌,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