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学生和玉佛》全文、注释和赏析
寂寞空城在②,
仓皇古董迁③,
头儿夸大口④,
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云妄?
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⑤,
不值一文钱。
【注释】
①本诗作于1933年1月30日,见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 “三十日,‘堕落文人’ 周动轩先生见之,有诗叹曰: ‘寂寞空城在……’”。没有诗题,即用文题为诗题。此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2月16日上海论语半月刊11期,署名 “动轩”。
②空城:指北平,讽刺国民党的大官都已逃走,只剩下一座空城。鲁迅在次日所写的崇实一文中,也收入了吊大学生诗,中有“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之句,其意相同。
③仓皇:慌慌张张。古董迁:见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一文: “一月二十八日 申报号外载二十七日北平专电曰: ‘故宫古物即起运,北宁平汉两路已奉令备车,团城白玉佛亦将南运。’”在国民党政府及其要人看来,北平就只有古董才是有价值的,根本不把人民生活安危放在眼中,所以忙着搬运古董。其实,早在1933年1月3日,日寇已攻陷山海关。26日,又进一步进攻热河。但国民党政府还是不想抗战,准备运走古物以后放弃北平。这不能不激起全国上下的反对,人们纷纷痛斥此举是 “不从事抵抗之表现”。
④头儿夸大口:指蒋介石关于抗日的一番吹牛话。九一八后的10月10日,全国各地爱国学生赴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在中央军校接见请愿学生代表,夸口说:“现在政府正在积极准备抵抗日本,如果三年以后,失地不能恢复,当杀我蒋中正的头以谢天下。”当时教育部也亦步亦趋,称学生请愿行动是“妄自惊扰”,败坏校规,还指责校方对学生管教不严,“迹近宽纵,亦属非是”。
⑤玉佛:指白玉佛。北京北海公园南门旁的环形城墙,称为“团城”。金时始建殿宇,元后屡有增修,白玉佛用整块洁白的玉石雕刻而成,高约五尺,置于团城(北海旁) 承先殿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向被视为 “国宝”。
【析】 学生和玉佛这首诗,通过国难当头时北京的玉佛和学生两者截然不同的遭遇,充分揭露了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畏敌逃跑的反动本质。
诗的首句是写实,先以“空城”和“古董”起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面前,守城的军队撤走了,达官贵人和政府机构人员都急急忙忙地逃跑了。繁闹的北平城成了“寂寞”的“空城”,但在国民党当权派看来,老百姓和大学生的生命是不值钱的,所以,他们全力以赴地“仓皇”地迁走“古董”。原来,“古董”可以随身携带,又可随时出售换钱。这些要人们不顾人民死活,一心攫取财宝的丑恶灵魂可见。诗的颔联,写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当政者(“头儿”) 不思抗日,忙于“安内”,在公众面前却又死要面子,“夸大口”吹嘘自己决心“积极”抗战,气壮如牛;实际上自己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只让学生和老百姓留在空城受苦,还不准他们离开,当“国民中坚分子”。诗的颈联,用反问句有力地批驳了国民党要人的无耻谰言。“惊扰讵云妄”一句,肯定了大学生们的“惊扰”不但自然,而且无可厚非,他们离校停课“奔逃”不过是自我珍惜不愿作日寇铁蹄下的顺民,难道一齐留在空城里坐以待毙,等待敌寇来屠戮么?末联用叹句“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把诗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令人慨叹的是在反动统治心目中,玉佛才是无价之宝,而人民群众却连一分钱也不值啊!
这首诗,虽用文言写成,却平白如话,浅显易懂。全诗句式多变,情感自然真切。它选取了现实生活中最新发生的事实,运用讽刺诗的体式,加以讽刺与抨击。文中 “空城在”“古董迁”,都是刚发生的事实,“夸大口”、“靠中坚”都出自国民党政府要人之口,人们非常熟悉,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讽刺意味。颈联及末联,集中体现作者对这两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同情与支持学生“奔逃”,愤怒斥责国民党政府只顾自己搜刮,不顾人民死活的反动本质。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传里,称赞屈原“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这一首诗,正是以小见大,类迩义远的典范,富有形象性尖锐性与深刻性,与鲁迅的杂文一样,同样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艺术感染力量。
-
【名句】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八》。倾斜的大厦不是一根木头就能支撑得住的,决了口的大河不是一捧土就能堵塞得住的。形容要挽救危局,光靠个别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群
-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
《三国志·张鲁传》 注引 《典略》: (东汉灵帝时) 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修为五斗米道。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
-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登相回旋。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寒窗暖足来朴渥,夜钵?兄水降蜿蜒。雪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有春字古诗词小学,内容包括小学所有带“春”字的古诗,带有春字的小学古诗词有那些,小学所有带“春”字的古诗。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周易·坤》,迁善崇德类名言句子
-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
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代檀兮 1 ,置之河之干兮 2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 3 ,胡取禾三百廛兮 4 ?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5 ?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6 !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
-
作者: 陈永祥 【作家简介】何塞·黎萨尔(1861—189
-
[唐]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② ,晋代衣冠成古丘 ③ 。 三山半落青天外 ④ ,一水中分白鹭洲 ⑤ 。 总为浮云能蔽日 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本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