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十二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道”常无名①,朴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
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注释〕 ①常:原本、本来。 ②朴:说文:“朴,木素也。”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斲者谓之朴。”朴虽小:是说“道”幽微无形,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说:“‘小’字,指‘无名朴’说,亦即指道体而言。道体是至精无形的,故可说是‘小’。但此‘小’字,不是普通大小之‘小’,固有时从另一方面看,此‘小’字又可说是‘大’了。下章有云:‘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这都是形容道体的。庄子上说的‘其大无外’,是就‘大’一方面来说;‘其小无内’,是就‘小’一方面来说。” ③臣:服从,作动词解。 ④宾:归附。 ⑤均:均匀。 ⑥始:开始。制:制作。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王弼说:“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 ⑦殆:危险。 ⑧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蒋锡昌老子校诂说:“此句倒文,正文当作‘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与川谷’。盖正文以江海譬道,以川谷譬天下万物。”
〔鉴赏〕 本章老子指出“道”原本“无名”,故用“朴”比喻之;它(“道”)极其微妙,小至无形、大至无边,天下一切事物都受它支配,并遵循它的特性而活动。由此引申到社会政治,侯王若能认识它的特性,持守它的特性,天下就能安然自适、万民就能怡然自得。
具体来说,老子以“朴”喻“道”,以“无名”为万物之宗,认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而朴散为器,因器制名,则人就会徇名而忘朴,迷末而丧本,所以“有名”也就为乱之本,由此老子要人当知止足。
自老子提出“无名”、“有名”的概念、关系及崇尚“无名”以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注意,受到人们的推祟。对老子“无名”、“有名”关系解释得最为精到的,要数魏晋哲学家王弼。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讲到:“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王弼并举例说:“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倒“能为品物之宗主”,反之,“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这就如同老子所说的尚未剖割雕琢的“朴”(木头)倒可做成各种器具(“朴散为器”),反之,散成了器具后倒难以返“朴”了,这就如木头做成了此一器具,也就不能为彼一器具一样。所以“道”、“朴”、“无名”是为万物之宗主,老子崇尚“道”、“朴”、“无名”也是必然的。在这意义上,与王弼齐名的何晏就著了无名论,其理与之相似:“夫圣人名无名,誉无誉,谓无名为道,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无誉者,可以言有誉矣。”反之,有誉不可言无誉,有名不可言无名——朴散为器则可,散器返朴则不可。
由哲学下落到实处——社会政治,人们似乎也打心底里推崇“无名”,就是有了名的魏晋名士阮籍也反对“名分”,认为社会“名分”只能带来“竞逐趋利,舛倚横驰”(达庄论);这就如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的:“名以定物,理恕必失;誉以进物,争尚必起。”王弼接下用哲学语言说:“有名必有所分,有分则有不兼,有由则有不尽”(老子指略),人之争名就为夺利,这样,社会又怎能像天降甘露使之均匀?而社会降露分配不均,这社会岂能不乱?与其这样,不如“无”——“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于身而无所求也”(阮籍大人先生传)。由此,老子要人们对“有名”有所“知止”。而这“知止”,就如王力老子研究中解释的那样:“知止则如知山有险,勒马不前”,以止为退,归淳返朴(第四章道动第三节如止)。这种归淳返朴,老子比喻为“尤川谷之于江海”;而人(如侯王)如能归淳返朴,守之“无名”,老子认为这天下百姓就会归附顺从,各遂其生。
-
这年头,指导组、督办组越来越多了,老刘没想到自己退休之后被一个权威单位返聘,还能继续当官,而且还当上了一个指导组的组长。县里成立了
-
【注释】 选自南朝梁江淹《别赋》。 渌(lù):水清澈。 南浦:水的南岸。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人遂以借指送别之地。 伤:悲伤。 【赏析】 江淹写《别赋》,跟他自己的生
-
因太炎先生而想超的二三事 写完题目,就有些踌蹰,怕空话多于本文,就是俗语之所谓“雷声大,雨点小”。 做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名言: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注释: 贞: 坚守正道。 句意: 说话经常失信, 做事没有原则, 唯利是图, 象这样的人就可称他作小人。 出处: 《荀子·不苟》
-
【原题】:用李致政韵题临邛陈氏所居吕仙所留回道人来四字
-
【名句】无道 ① 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 ② 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 【注释】①道:说。②施:施舍,周济。 【释义】不要说别人的短处,也不要说自己的长处;周 济别人不要老是念念不忘,受人之恩却要时刻不
-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本卷《清明》已介绍。他曾长期在南方为官,故对
-
【题 解】本文是一幅画上的题词,又似一篇植物标本说明。全文通过对荔枝习性及其特点的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浩然的诗句
根据孟浩然的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日暮时的景色,以及一位旅客的新愁。这句诗的上一句应为“暮霭沉沉楚天阔”,表达了黄昏时的浓郁霭气。接下来的下一句则需要根据诗句的意境进行推测。考虑到“移舟泊烟渚”,下一句可能会描绘旅客对新环境的不适感或者孤独感,例如“蓬门未识绮罗香”。总之,这句诗意境深远,唤起了人们对黄昏时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