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注释】
选自南朝梁江淹别赋。
渌(lù):水清澈。
南浦:水的南岸。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人遂以借指送别之地。
伤:悲伤。
【赏析】
江淹写别赋,跟他自己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江淹是北方人,却离乡南下在南朝谋求仕进,饱尝忧患,“转命沟间,侍殡岩下”,所以有浓厚的乡土之思;加之早年地位低微,仕途失意,更容易产生落魄知识分子的身世之慨和怀才不遇的感伤。江淹在别赋中,写了七种类型的离别,即显贵之别、侠客之别、从军之别、出使之别、伉俪之别、游仙之别、情侣之别。江淹善于借环境描写,用景物和季节的变化,时间和空间的交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且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偶工整。因此往往能营造出浓郁感伤的情调和离别惆怅的氛围,创造出感人的形象和意境。如他写侠客之别的悲壮慷慨,游仙之别的超脱空旷;写“行子”的孤独寂寞,“居人”的悲愁思念……无不娓娓动情,拨动着失意者的心灵。
在各类离别的描写中,尤以情侣之别最为凄婉动人。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意思说:春草一片碧绿,春水摇荡绿波,在这离愁如春草春水的时刻,我在南浦与心爱的恋人送别,那是一种怎样的悲伤啊!
本句用春草春水的无穷无尽,来比喻恋人间难以描摹的无尽无休的离情别绪,历来为人传诵。而富有诗意的白描手法,民歌抒情独白式的表现形式,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增加了语言的情感色彩和感染力。遣词造句上,春与春有意重复,碧与绿故意叠加,将春的色调调得浓浓的,以这种浓浓的春色来渲染情人分别的离情,使离别的感伤情调变得十分深沉,而一个“伤”字作诘,显得余韵无穷,催人泪下,抒情气氛极为浓厚。细细品味,自有一种“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魅力。正是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尽管物换星移,岁月流逝,这几句话仍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古文·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比往来南北(1),颇
-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
-
把一样东西的出处归结为仙界,无疑是最有力的赞赏。女子长得美,人们会夸她美若天仙或者是仙女下凡。才华横溢如李白被称作诗仙,也是同样的道理。
-
骄之忍第五十骄之忍第五十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
-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1],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2]。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3]。 人家在何许[4]?
-
(节自 《齐太公世家》) 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 ① 。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 “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 初,襄公之醉杀
-
范仲淹《苏幕遮》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苏幕遮①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名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注释与译文]张乖崖当县令时,部下一官吏从金库偷了一枚钱,被张杖责。官吏不服,申辩说:“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于是张提笔写了“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翻译与解读
-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希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作品赏析重题:一作重题别遗爱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