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无胜”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①黮(dǎn)暗:蒙昧;糊涂。
【译文】 倘使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吗?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糊涂,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如此说来,我和你跟大家都无从知道这一点,还等待别的什么人呢?
【评说】 庄子认为从语言辩论中得不出谁是谁非的结果,因为在语言辩论中不会有客观评判的标准,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要再进行任何的辩论了。这个观点显然是荒谬的,所以它受到诸多的批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应该肯定它以诡辩的形式从反面启发了人们形成这样的认识:辩论的是非,不能靠主观的标准来衡量,辩论双方以及任何第三者的观点,都不能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而必须有客观的标准。
-
碧玉碗盛红玛瑙,井花水养石菖蒲。也知法供无穷尽,试问禅师得饱无。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
名言: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 句意: 土能够把河水变混, 却不能把海水变混; 风能把树木拔起, 却不能把山拔起。(喻君子的节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 出处: 唐·罗隐《两同
-
二十二未尝见喜怒二十二未尝见喜怒 唐贾耿,自朝归第,接对宾客,终日无倦。家人近习,未尝见其喜怒之色,古之淳德君子,何以加焉?
-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乳鸦啼散玉屏空”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起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必背古诗词孟子三则,内容包括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原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1.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
-
外国童话《[德国]格林兄弟·有三根金头发的鬼》鉴赏
-
晏婴叔向论晋季世 (昭公三年) 【题解】 当一个朝代达到鼎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不久它就会开始走下坡路。末世到来时,再聪明、再
-
古文观止·清文·侯方域·马伶传 马伶者,金陵
-
首句,言宫人天然花貌,又加艳丽之状,而芙蓉不若。二句,“珠翠香”承上“妆”字,风来珠翠飘香也,其倩丽如此,宜君王之来幸。三句转变,言美人虽望幸,却恨含情未伸,徒对着弃捐之秋扇,只可掩却,有自伤意。四句
-
盛才膺命代,高价动良时。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神仙去华省,鹓鹭忆丹墀。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江山纷想像,云物共萎蕤。逸气刘公幹,玄言向子期。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相马知何限,登龙反自疑。风尘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