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二十二未尝见喜怒》译文与赏析
二十二未尝见喜怒
二十二未尝见喜怒
唐贾耿,自朝归第,接对宾客,终日无倦。家人近习,未尝见其喜怒之色,古之淳德君子,何以加焉?
【译文】
唐朝的贾耿,从朝廷退朝回到官邸后,仍不停地接待宾客,终日都不显疲倦。家人了解他的生活情况,从未见过他有欢喜和愤怒的表情。古代道德纯洁之人,有什么可以比他更好的呢?
【评析】
贾耿为官可谓是兢兢业业,处理事情可谓是认真负责。在朝廷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里仍然要继续接待宾客,处理事情。就算每天很忙,也没见他有丝毫的不快或是其他情绪的流露。官员唯有像他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敬业。
勤劳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也是一个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唯一途径。我们总是感叹甚至妒忌那些风云人物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却很少能够看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那些成功者往往真正懂得勤劳的意义,并付诸行动。当许多人抱怨辛苦,抱怨自己比别人干得多却得到少时,他们在一心一意干着;当许多人大谈享受时,他们一笑置之;当一些人快意于室外活动之时,他们却在闭门不出、挑灯夜战。其实,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要想出点成绩,都应该如此。
典例阐幽匡衡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作品赏析【注释】:原序: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
-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
贾谊 恭承嘉惠兮, 我恭敬地承受皇帝恩惠, 俟罪长沙。① 就在长沙随时等候降罪。 仄闻屈原兮,② 我从旁听到了屈原先生, 自湛汨罗。③ 他就在这汨罗江中自沉。 造托湘流兮, 我来到湘江畔托它寄意, 敬
-
名言: 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 注释: 道: 原则, 法则。无: 勿, 不要。 句意: 一般行军的法则, 就是前进停止要得当, 喝水吃饭要适宜, 不要无端消耗人马的力量。
-
[元]马致远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边,言追六郡雄。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此诗不落一般送别
-
【解题】 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不到三年,就遭谗被放。而后又开始了新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即写于第二次漫游中的天宝十一载(752)。当时,他与岑勋正做客嵩山友人元丹丘处。三个友人相会,酌酒命杯,诗情酒兴
-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马的现代诗歌优秀,供大家参考
-
宗教与诗歌 宗教与诗歌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
-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一尊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