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文·侯方域·马伶传》鉴赏
古文观止·清文·侯方域·马伶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①。金陵为明之留都②,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③、游雨华台者④,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⑤ 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⑥ 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⑦,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⑧,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⑨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称为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⑩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① 金陵:古地名,今江苏南京。梨园部:指戏班。梨园是唐玄宗时在皇宫中教练歌舞艺人的地方。唐代宫廷乐舞有两大类别:坐部伎和立部伎。坐部伎在堂上表演。立部伎在堂下表演。在梨园教练的为坐部伎。后世也称戏班为“梨园部”或“梨园”。② 留都:古代王朝迁都后,常在旧都置官留守,称留都。③ 桃叶渡:南京的名胜之地。④ 雨华台:即雨花台,南京的名胜之地。⑤ 新安:隋、唐时郡名,其辖境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徽州(包括今安徽歙县等地)。新安贾指徽州商人。⑥ 鸣凤:指鸣凤记,明代戏曲剧本名,演杨继盛与明代奸相严嵩斗争、被害及昭雪的故事。椒山先生即指杨继盛。⑦ 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所演奸相严嵩与另一宰相夏言争论应否恢复河套的事。河套,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南、黄河沿岸的地区。⑧ 匍匐前:伏地前行。⑨ 顾秉谦: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任文渊阁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晋少师。谄附魏忠贤,陷害杨涟、左光斗等。明史入阉党传。⑩ 分宜:指严嵩。严嵩为江西分宜人。
侯方域是清初散文的代表作家,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家”。他资质近苏轼,书信、人物传记都有佳制,其中以马伶传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马伶传篇幅短小,但结构安排上却独具匠心。全文极为紧凑,先概括地介绍人物身分及背景,随即跳跃到金陵兴化、华林两部的角技及马伶的失败。马伶戏未终场而遁走,他能否东山再起呢?未容读者悬想他此后的行动,作者的笔锋已转到三年后马伶归来,在新的一番高下较量中大获全胜。至此,又使读者产生了这三年中马伶如何能够演技大进的悬念。通过这样层层蓄势,作者才在最后阐明其获胜的原因,理至此而大明。马伶之败与其转败为胜,皆为此段之铺垫。包世臣在艺舟双楫·文谱中说:“文势之振,在于用逆;文势之厚,在于用顺。”这篇文章即是用逆来振起文势的。试想,假如按时间的顺序在马伶失败后,接着写他如何在顾秉谦门下为卒三年,再写他归来获胜,则文章势必结构松懈,索然无味。用“逆”固然巧妙,而此文尤为巧妙之处在于“逆”中有“顺”。对于马伶这三年中的经过,作者没有进行呆板的叙述,而是借华林部伶人拜访马伶时由其亲口道出,所选择的叙事角度极为高明。从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其夜华林部过访是“顺”,而马伶所说之事则是“逆”,“逆”中有“顺”,使得文气非常自然。千锤百炼而又自然无痕,于此可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文章写马伶,只集中笔墨记叙马伶“去数千里,为卒三年”而学艺之奇事,写学艺之奇事,又先写两次角技,从而收到耸动耳目的效果。
作者选择了一个十分具有竞争性的场面来渲染这次角技的紧张性。首先从观众着墨,金陵的贵客文人、妖姬静女被“遍征”,并且“莫不毕集”,其场面之盛可以想见。而两部又同时演出鸣凤记,同样的内容使观众更能比较出两部技艺的高低,这反映出两部各不相下的竞争心理。从观众及剧目两方面,将这次角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以下则描写两部角技的过程及胜败,演唱到一半时,尚未能分出高下,但当演到奸相严嵩出场与夏言辩论是否恢复河套失地这一场时,扮演严嵩的兴华部的马伶明显地逊于华林部的李伶,两部的高低于此判然。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马伶的技艺如何不如李伶,而是借观众反应来侧面点染:“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以观众对西肆的叹赏来反衬东肆马伶的失败,文思巧妙。马伶戏未终场而遁走,为下文的转败为胜伏下一笔。
将近三年之后,马伶又回到金陵兴化部,在同样的盛会上,两部又同演鸣凤记,又演到了河套一场,然而,这次的结果却与三年前大不相同,马伶以精湛的技艺使李伶折服,兴化部的声誉远远超过了华林部。文章笔墨简练而有变化,以李伶的“失声”、“匍匐前,称弟子”来写马伶演技之高,与前段同中有异。两段相较,繁简有致,同样的内容而不见重复,体现出作者文笔腾挪之巧妙。
侯方域通过对这一事迹的详细记叙,使马伶的形象栩栩如生,使马伶的性格充分凸现出来。但若仅如此,犹未能称为上乘,这类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因事见理,如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通过郭橐驼的善于种树来说明要循物自然之性的道理。马伶传则通过马伶“去数千里,为卒三年”的事迹来阐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及苦学必有成的道理。马伶的行事出人意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通过作者叙述,这个“理”昭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文章还有暗寓褒贬之妙。对于当朝的宰相顾秉谦,作者说他“严相国俦也”,“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严嵩是万人唾骂的大奸臣,将顾秉谦与之相提并论,是含有贬斥的深意的。作者行文微婉,借马伶之事而对顾秉谦进行了侧面的抨击,深谙史家之“春秋笔法”。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侯方域,说他“涉于浮夸”,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说“惜其文不讲法度,且多唐人小说气”。从这篇文章看来,超乎法度的法度,对主要事件的夸饰、渲染以及小说家手法的运用,正是其成功之处,用来说明侯方域文章的特点是恰切的。
-
《嫁娶不可慕眼前势利,择婿须观其品行,娶妇须观其父母德器.一诺之后,不得因贫贱患难,
《嫁娶不可慕眼前势利,择婿须观其品行,娶妇须观其父母德器。一诺之后,不得因贫贱患难,遂生悔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
-
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尝闻称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
欧战才了的时侯,中国很抱着许多希望,因此现在也发出许多悲观绝望的声音,说“世界上没有人道”,“人道这句话是骗人的”。有几位评论家,还引用了他们外国论者自己责备自己的文字,来证明所谓文明人者,比野蛮尤其
-
诗歌·杨维桢诗《传舍吏》 传舍吏,当封侯。晋鄙救兵邺中留,邯郸急击危缀旒。传舍吏儿当国忧,散君帑藏大饷士,编君妻妾列兵俦。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赤手科鍪头。救兵至,邯郸危复瘳,传舍儿死父封侯。 (据四部
-
短篇小说。王蒙著。发表于1956年。小说通过一个新调至区党委组织部的青年干部林震对机关工作的观察、感受,以及他和组织部副部长刘世吾等人的矛盾分歧,揭示革命意志衰退症和官僚主义等弊病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刘
-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
司马子长六国表序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中国古典诗歌擅长于创造一种整体的情感氛围。它或直接表现,或通过景物映衬,传达抒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奕然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奕然”二字的诗句,含有“奕然”二字的诗句,含有“奕然”二字的诗句。弈外文名:play chess;go本 义:下围棋词 性:名词、动词、形容词释 义:弈yì从攻(gǒng),亦声。本义:下棋,博弈) 同
-
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茜。无人柳自春,草渚鸳鸯暖。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 作品赏析叹马政荒废。注:1:沙苑:唐于同州置沙苑监,养马。2: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蒨:宫牙,宫殿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