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巩(字定国)因从苏轼学文,且收受苏轼诗作,也被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南)监盐酒税,三年后王巩北归,会见东坡时,叫其歌女柔奴出来向东坡劝酒。东坡问她: “广西一带的风土可能不好吧?”她却坦然答道: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言,深有所感,随即赋此定风波一首,以轻快欢跳的曲子词,热情赞美了柔奴甘与迁客患难与共的高尚品德和不畏艰苦、履险如夷的坚强意志、坦荡胸怀。从时间看,大致在元丰六年,东坡时在黄州。
这首词的前两句“琢玉郎”即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这里则指王巩。“点酥娘”即指仪容娟丽、心灵手巧的柔奴。“乞”是“给予”之义。下片继续写柔奴。前面听其歌,接着睹其貌、品其神。“岭梅”指大庾岭上之梅,亦可泛指南岭之梅。“笑时犹带岭梅香”既实写归途必经梅岭而身带梅香之实,更兼喻人如岭梅,傲霜斗雪,骨格高尚。
-
一长江,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只因时运不佳,每次将临时也只是匆匆过客,每次都是从横跨长江的大桥上随火车一晃而过,只留下了许多散逸的思
-
范仲淹 山中宰相②下岩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尊前长揖圣贤清。 【注】①林处士;林逋,后人称其
-
这首小诗写得清新淡雅,别具诱人之处。它没有浓彩重抹,仅用轻轻的几笔,就给读者绘出一幅山间春色图。
-
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
-
浩歌李贺①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②。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③?青毛骢马参差钱④,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卮
-
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所以为而轻重得矣 ① 。(《吕氏春秋·审为》) 【注释】 ①身:身体,指生命。轻重:何者为轻、何者为重。 【译文】 生命是我们行为的目的,天下财富等身外之物是为我们的生命
-
思绪顺着丝瓜秧,在阳光里调皮地缠绕。几支竹竿交错着绑在一起,撑起框架,上面爬满了藤蔓,黄澄澄的花开了一层,映亮了我的眼睛——我想起
-
五十二为同列斥五十二为同列斥 王吉为添差都监,从征刘旰。吉寡语,若无能动。为同列斥,吉不问,唯尽力王事。卒破贼,迁统制。
-
【3958】老子传(余世存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6 8万字,2018年4月第1版,58元)△共27章:函谷之名、楼观讲道、慧极必伤、少年举意、常枞绝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罗老先生讳怀清墓志并铭》(石生库)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罗老先生讳怀清墓志并铭》(石生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