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轴》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郑燮
信手拈来都是竹,乱叶交枝戛寒玉①。
却笑洋州文太守②,早向从前构成局③。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注释】
①戛:轻轻敲打。②文太守:指北宋画家文同,曾官洋州知州。③“早向”句: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评说】
本诗选自容庚伏庐书画录,又见卞孝萱编郑板桥全集·板桥集外诗文·题画。
晁补之言“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道出了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命题:“意在笔先。”所以苏东坡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而郑板桥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对文同“早向从前构成局”的观点有所保留。
“自然之竹”在客观世界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即是,枝繁叶茂。要把这些“自然之竹”变为“笔下之竹”,中间就必须有一个从认识到表现的艺术创作过程。首先,画家要通过视觉,把“自然之竹”反映在脑际中,成为“眼中之竹”。至于“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郑板桥题画竹),而是经过思维,对眼中竹子的印象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成一个个比较成熟的意象。由于画家“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胸中之竹多达十万,但要最终把它转化成艺术品(“手中之竹”),还少不了熟练的笔墨技巧。在这一环节中,兴到神会,“一时飞作淋漓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天地,那么“落笔倏作变相”,“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这样的作品比起洋州文太守的“成局”之作,更具魅力,甚至可以“为凤为龙上九天”。则“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以上均录自板桥题画竹)。在此基础上,郑板桥提出了“胸无成竹”的理论,对“胸有成竹”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和补充,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
-
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石间采蕨女,鬻菜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索钱多门
-
欲将何物招嘉客,惟有新秋一味凉。更扫广庭宽百亩,少容明月放清光。楼头破监看将满,瓮面浮蛆拨已香。仍约多为诗准备,共防梅老敌难当。
-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作品赏析千岁:一作千载。
-
岁含龙纪,月巡鸟张〔2〕。鲍子辞吴客楚〔3〕,指兖归扬〔4〕。道出关津〔5〕,升高问途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风的古诗1一、赋得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鲁拜集(节选)》 海亚姆 (1) 醒呀! 太阳驱散了群星, 暗夜从空中逃遁, 灿烂的金箭, 射中了苏丹的高瓴 ① 。 (8) 莫问是在纳霞堡或在巴比伦 ② , 莫问杯中的是苦汁或是芳醇, 生命的酒浆
-
张煌言国亡家破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
-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
-
古代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释与译文
古代名句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着任何辉煌成就都是由微小的开始积累而成。就像一棵合抱的大树,它最初只是一根细小的毫末,但经过岁月的沉淀,不断吸取阳光和水分,才会茁壮成长。同样,一座层层叠加起来的高楼,在一堆堆累土的基础上逐渐完工。而千里之行,则需要迈出第一步,始于足下。这句古言将激励我们不要轻视每一个微小的开始,因为它们才能结集起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