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注释】
选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晚春。
【赏析】
陈伯之在南朝齐末曾为江州刺史,抗击过梁武帝萧衍。后来投降了梁武帝,因惧祸,又于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投降北魏,封为平南将军。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冬,梁武帝命其弟临川王萧宏统兵北伐,陈伯之率兵抗拒。此时,丘迟正在萧宏军中任咨议参军,次年三月,他受命以个人名义写了这篇优美的骈体书信与陈伯之书劝降。为了打动陈伯之,丘迟晓之以大义,陈之以利害,动之以情。这三点层层深入,综合发挥作用,增强了劝降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动之以情方面,他写出了江南动人的风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意思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绿意盎然,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群莺鸣叫着飞来飞去。
这几句写景名句,写活了江南暮春旖旎迷人的风光,历来受到人们激赏。 陈伯之投降北魏后,远离江南,所以这“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醉人春景,一定能勾起他南国的许多美好回忆。因为人们眷恋故土的感情是渗入血液、沁透心神的。书信后面,再辅之以“高台未倾,爱妾尚在”的温馨生活,即使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受到感染。
晚唐诗人钱翊在七绝春恨中,对陈伯之的故国之思解析得颇为全面:“负罪将军在北朝,秦淮芳草绿迢迢。高台爱妾魂消尽,始得丘迟为一招。”其中既有故土之恋,亦有亲人之思。所以丘迟从这两个方面动之以情,对症下药,切中了陈伯之心灵深处最易触动的思绪,从而叩开叛将的心扉,自然生出归顺之心。
陈伯之得信后不久,果然率部归降。当然,陈伯之的归降,一定有政治的、历史的,以及自身的种种原因,但一封好的书信,在开启他幡然归降的心理变化方面,一定也起了某种微妙的促进作用。
-
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农家生活一瞥。向往农家,正从鄙薄官场而来。阅尽
-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
归熙甫遂初堂记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八下古诗后十首古诗词,内容包括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后面的10首古诗,语文人教版八下课后古诗十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的十首古诗词是哪些。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 松柏本有性。 送杜
-
小圃阴阴遍洒尘,方塘潋潋欲生纹。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肯对绮罗辞白酒,试将文字恼红裙。今宵记取醒时节,点滴空阶独自闻。五纪归来鬓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唤船渡口迎秋女,驻马桥边问泰娘。曾把四弦
-
一个港台一线女星,每当与男友拍拖,必选择离家,住到酒店里,毫不掩藏其对酒店的热爱……到底是大牌儿!这么隐秘晦涩的愿望,一直深潜我心
-
资政新篇(新天新地新世界) 洪仁玕无如我中花①之人,忘其身之为花,甘居鞑妖之下,不务实学,专事浮文,良可慨矣!
-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
六君子图 元·倪瓒作 纸本水墨 纵六四.三厘米 横四六.六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人们常有这样一种审美观念,创作者借某种客观物象抒发自己的感情。而观赏者又结合自己的审美感情产生共鸣,引申画意,产生无限的遐
-
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作品赏析【注释】:今日不知谁计会①?春风春水一时来①计会:策划、安排。这两句是说,春风吹拂,春水荡漾,不知是谁在有意安排,让春风和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