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 戏题村舍》全诗鉴赏
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
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作品赏析
【注释】①此农家生活一瞥。向往农家,正从鄙薄官场而来。阅尽官场尔虞我诈、争名夺利丑态,方能领略农家古朴恬淡、清心寡欲乐趣。写农家和平宁静,乡俗民风极少变迁,正反衬官场风波险恶,瞬息沉浮。难怪词人脱口而出:“有何不可吾方羡。”
②屋山:屋脊。
③“有何”两句:谓归农作稼有何不可,我正羡慕温饱便休、清心寡欲的农家生活。方:正。要底都无饱便休:一饱就罢,别无他求。北宋太医孙昉号“四休居士”。黄庭坚向他询问“四休”之意。孙昉答曰:“粗羹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平稳过得去)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黄庭坚叹赏曰:“此安乐法也。”(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底:什么。
④“新柳”三句:言新柳旧洲,溪水改道,自然环境稍见变迁。
⑤“自言”两句:村人自言世代繁衍,周、余两家联姻依旧。意谓乡俗民风绝少变化。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
昨夜凤池头,今夜蓝溪口。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不思马少游。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原名佛宫寺释迦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历来享有盛名。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历经风雨侵蚀,但木塔安然无恙。塔总高67.31米
-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出处】唐李颀《 古意 》。 【意思】大丈夫从军去远征,年幼时就是幽燕人。常在马蹄下赌输赢,由来看轻这七尺身。 【全诗】 《古意》 .[唐].
-
【原题】:林复之求僧陈君举为写山谷与俞清老诗而和之次韵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诗经·国风·周南《芣苢》原文、鉴赏和解读
历史悠久的《诗经》中的《芣苢》是一首充满了深情和思索的古代诗歌名篇。它以芣苢这种常见的野草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情感真挚细腻,通过描写芣苢的成长和凋零,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叹和对爱情短暂的珍惜。这首诗以简洁的句子表达了深邃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类爱情的喜怒哀乐,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了深度的人生哲理。《芣苢》这篇古代诗歌名篇,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
《海棠·满江红》咏海棠诗鉴赏 吴潜二园花卉仅
-
名言: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注释: 修道: 修养品性。保法: 确保法制。为: 做, 掌握。政: 决定权。 句意: 善于用兵的人, 要修养品性, 确保法制, 所以能够掌握胜与败的决定
-
郑县人卜子 ① ,使其妻为袴 ② 。其妻问曰: “今袴何如?”夫曰: “象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卜子: 一个姓卜的人。②袴: 同 “裤”。 【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