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张先《千秋岁》》原文、鉴赏和赏析
张先千秋岁张 先
张 先
数声鶗鴂①。 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②,无人尽日飞花雪。莫把幺弦拨③。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释 ①鶗鴂(tí jué):杜鹃。春天长啼,昼夜不停。②永丰柳:泛指园柳。永丰,唐代洛阳坊名。③幺弦:小弦。
鉴赏 这首词写惜春相思之情。
上阕写暮春景象,暗示了美好爱情横遭摧残的沉痛之情。词开篇从听觉入手,几声鶗鴂的悲鸣横空而出,凄然一振。离骚云:“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鶗鴂凄厉的鸣叫能使百草为之不芳,更何况多愁善感的诗人。作者对鸟声的描写,不似小女子家“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唐金昌绪春怨)般幽怨无奈,也不似周邦彦琐窗寒词“暗柳啼鸦”般黯然落寞,而是显得凄厉悲切,这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此时凄风苦雨,吹打得落红满径,营造了浓厚的感伤气氛。落红意味着春天行将过去,人们对此常是充满惋惜和无可奈何之情的。饱受风雨摧残的“落红”意象,也象征了主人公横遭阻隔的爱情。“梅子青时节”句既点明了时令,同时也饱含深意。梅子青,即未熟,比喻青春年华和初恋感情。残破的爱情就如同柳絮,日日夜夜寂寞地飞舞飘扬。柳絮轻飘无着的形象正好衬托了主人公失恋后的失魂落魄。“永丰柳”系化用典故。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柔条极茂,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为此写过一首著名的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及白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枝词以托意:‘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张先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畅的语句中,却藏有深沉的含义。白居易因年老为姬妾今后将托身他人而伤感,作者则借以抒发了心爱的人另有所就的感伤。
柳鸦芦雁图(局部) 【宋】 赵佶 上海博物馆藏
下阕笔锋一转,直抒情感。幺弦为琵琶第四弦,其声音极其哀怨。“莫把幺弦拨”,是心有哀怨而恐被弦声引发,情难自持,表现了词人强忍内心悲痛的坚强。“天不老,情难绝”,化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而反其意出之,以一种否定的假设形式叙述,仿佛在陈述一种誓言,激昂悲壮,有古乐府上邪之风。“老”字暗示了时间上的遥远,以至无穷,喻“情”的永恒;“绝”乃人声字,往往用于极其激昂的句子中,在此表示坚信此情不绝,犹如上邪“乃敢与君绝”之句。之所以此情不绝,是因为二人“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此句以网喻心,使“心”这个空洞的名词形象化了。网中有“千千结”,比喻爱情如网般牢固,不可破损。“千千”这一叠词声韵缓和,与前面“天不老,情难绝”句相呼应。结句“夜过也”,语气更缓,也使情感平缓下来。此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作者以此作结,让整个抒情氛围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极富象征意义。宋晁补之所谓“子野韵高”即谓此。
全词写悲欢离合之情,幽怨哀婉,声调激越,韵高而情深。(李飞跃)
链接 千秋岁词牌。千秋岁,又名千秋节,双调,七十一字或七十二字,上下片各八句,四或五仄韵(一般用上声和去声韵,尤以上声韵为多),声调显得较为舒缓。另有千秋岁引(又名千秋岁令千秋万岁),是在千秋岁的基础上增减字数而成,双调,仄韵,有八十二字、八十四字、八十五字、八十七字等不同的体式。
-
典源出处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庄子 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
-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 ① 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将苑·戒备》) 【注释】 旰(gàn)食:天色很晚才吃饭。 【译文】 国
-
黄沙连海路无尘,边草长枯不见春。日暮拂云堆下过,马前逢着射雕人。
-
这首诗是诗人被俘后路过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写了建康的历史地位、变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两句对月抒怀,表达祖国河山为外敌所占的无奈和沉痛。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点明建康地位的诗句,很有王勃《滕王阁序》的开头:“豫章故
-
【4412】塑造企业家精神(柳传志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31万字,2018年6月第1版,68元)柳传志:中国企业股份制实践第一人;任正非:30年坚
-
凡说之难 ① ,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 ② ,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③ 。凡说之难: 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
-
《先秦散文·左传·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原文鉴赏
-
爱民者强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议兵》)【
-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
交友类名言赏析《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赠汪伦古诗词诵读划分,内容包括赠汪伦这首古诗是怎么读的,《赠李白》古诗的朗诵,赠汪伦这首古诗是怎么读的。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