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唐)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首小词是描绘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自然风光与民情习俗交织呈现,有色有声,有静有动,是刘禹锡竹枝词中的又一杰作。
春天里,一般是李花谢了桃花开,第一句“山上层层桃李花”,桃花、李花同时盛开,在青翠的山中于是有红白相间的层次,李花能耐春寒,桃花更喜春暖,因此,李花在山的高处,桃花开在山的较低处,山之高处与低处气温有如此差别,足见这里的山是很高峻的。桃花、李花如此热闹地争相开放,山野自然之美已令人目不暇接,而山里人居住在更高处,缕缕炊烟在白云缭绕处升起,云里住人家,真是过着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生活。三、四句描写了山里人男、女劳动的情况:女人汲水作饭,高山顶上是缺水的,妇女们要下山到江边来取水,山高路陡不能挑,只能使用木桶或油纸篓盛水,驮在背上,因此是“负水”;银钏金钗是女子的手饰和头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男子入山耕种,他们身着“短笠”,即轻便而灵巧的蓑衣斗笠(山间晴雨不定,所以出门便要随身携带雨具),手持长刀,披荆斩棘,开垦荒地,或把地里的草木砍倒烧成灰作肥料(“烧畲”,即烧荒、火耕)然后播下种子;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山区农民沿用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这两句描写了山区男女别有特色的劳动景象。
小词只有四句,一句一景,由下至上,由静而动,构成一幅山村春晓图,色彩明丽,诗情悠然,以“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女子,以“长刀短笠”借代壮勇男子,很精炼地表现出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这两句不但前后对仗,并且又句中自对(“金”、“银”对,“长”、“短”对),形态、色彩、音韵交相而美,凭添几分隽永的艺术魅力。
-
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翻译与解读
-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刘师服直柄未当权,塞口且吞声。--侯喜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轩辕弥明外苞干藓文,中有暗浪惊。--刘师服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弥贞。--侯喜谬当鼎鼐间,妄使水火争。--轩辕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牧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
当东风不与自居文武才华出众的周公瑾相配合时,春天来临时美丽的铜雀台也将纷繁活跃起来,然而却因为二乔(周瑜的妻子)的离世而显得黯然失色。
上一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
下一句: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河传》·柳永 柳永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这首词描写江淮水乡的采莲女。上片写她
-
写离愁别恨,却不流于低徊缠绵;虽牢骚满腹,却不至于粗犷叫嚣。笔力遒劲,潜气内转,笔势顿挫而饶清超峭拔之美,其艺术境界之雄浑高远是不待言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描写灵芝的,内容包括描写“灵芝”的诗句,关于灵芝的诗词,关于灵芝的古诗。1.《神农本草》灵芝可养命应天,无毒多服,药中上品。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赤芝主胸中结,益
-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洗砚池: 东汉张芝学习书法,“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东晋王羲之也有墨池的故事。 【诗大意】 我家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