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常善救人》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翻译与解读
善行无辙迹01,善言无瑕谪02,善数不用筹策03,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04,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05。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06。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07。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08。是谓要妙09。
今 译
善于行路却没有辙迹,善于言辞却没有语病,善于计数却不用筹策,善于闭门不用关楗也无法开,善于系结不用绳束也无法解开。因此,有道之士常善救人、救物,而不弃人弃物。这就叫高明。
有道德的人是缺乏道德的人的老师,缺乏道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利用之资。不尊重老师,不爱护其资,虽有大智,也是个糊涂虫。这就叫精要玄妙的道理。
评 议
此章,老子讲的是“救人”、“救物”与“贵师”、“爱资”的人生道德修养哲学。
老子所说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五者皆为比喻,是采用诗歌的比兴手法,目的是为了阐明下文“救人”、“救物”与“贵师”、“爱资”的主旨。此其一。其二,老子所说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爱资等,也与圣人(即善人)“救人”、“救物”有其紧密的内在关联。老子作为哲理散文诗,因此具有诗歌的构思与叙事的跳跃性的特点,与一般散文叙事的方式和逻辑则完全不同。其三,老子认为善人即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善人”即缺乏道德修养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借鉴之资。因此,“不善人”若不尊重其老师,老师不爱护其借鉴之资,他们虽说有智慧,也是个糊涂虫。这里含有精要玄妙的道理。
老子这种“救人”、“救物”、“贵师”、“爱资”的思想,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将永远具有鉴借意义。人们从老子的这种教诲中,可以学到做人做事、修养道德的学问。所以,老子称其此等言论为“要妙”。
陈鼓应先生说:“本章不仅写出有道者顺任自然以待人接物,更表达了有道者无弃人弃物的心怀。具有这种心怀的人,对于善人和不善的人,都能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面要劝勉他,诱导他,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善人作一个借鉴。”(老子注译及评介)陈先生对此章的分析,对读者正确地解读本章,颇有裨益。
注释
01辙迹:谓车行之辙。02瑕谪:瑕疵与过失。瑕,玉病也。谪,过也。说文解字曰:“谪,罚也。”03数:帛书甲乙本、王弼本作“数”。河上公本作“计”,误。筹策:古代计数的器具,用竹做成。04闭:闭门。关楗:拒门之木。横曰关,竖曰楗。一本作“键”,误。句意谓:善于闭门,不用关楗也无法打开。05结:系也。绳约:索束也。绳,索也。约,束也。句意谓:善于系结不用绳约也无法解开。按林希逸曰:“善言、善行、善计、善闭、善结五者皆譬喻也。其意但谓以自然为道,则无所容力,亦无所着迹。”06袭明:奚侗曰:“袭,因也……袭明,谓因顺常道也。”苏辙曰:“救人于危难之中……使暗者皆明如灯,相传相袭而不绝,则可谓善救人矣。”07资:用也。林希逸曰:“资者,其赖之以自别也。”08迷:尔雅 · 释言曰:“迷,惑也。”虽智大迷:谓虽有智慧,却是糊涂虫。林希逸曰:“虽自以为智,而不知乃迷之大者。”09要妙:奚侗曰:“要妙,谓精要玄妙之道。”(老子集解)-
西红柿所谓番茄炒虾仁的番茄,在北平原叫做西红柿,在山东各处则名为洋柿子,或红柿子。想当年我还梳小辫、系红头绳的时候,西红柿还没有番
-
记 一 出西直门 〔2〕 ,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 〔3〕 。小鱼尾游,翕忽跳达 〔4〕 。亘流背林,禅刹相接 〔5〕 。绿叶秾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孩蹒跚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小孩学习走路的古诗,和孩子一起相处成长的古风诗句,形容小儿满周岁的诗句。《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
-
白日下駸駸,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胸中一无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名言: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注释: 重: 严格。以: 而, 连词。周: 周到, 全面。轻: 宽容。约: 少。 句意: 古代的君子, 责备自己
-
【题解】 《关山月》为乐府鼓角横吹曲,歌词多写离别的哀伤。李白以乐府古题抒写士兵因长期离家守边而引起的思归痛苦。诗人着力描写士兵离开家乡路途的遥远: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描写边塞地带的死亡危险;由
-
将命祈灵岳,回策诣真士。绝迹寻一径,异香闻数里。分庭八桂树,肃容两童子。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启齿。诱我弃智诀,迨兹长生理。吸精反自然,炼药求不死。斯言眇霄汉,顾余婴纷滓。相去九牛毛,惭叹欢知何已。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
【注释】 选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 情中景:把客观之景化为主观之景。 景中情:把主观之情化为客观景物。 离:分离,离开。 神:高妙,神妙。 无垠:无边。垠,边际,界限。 【赏析】 关于诗歌创作
-
作者: 宋生贵
-
王安石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