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杞人忧》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秋瑾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
这首诗作于1900年庚子事变后不久,表现了诗人在内忧外患交迫之时,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一、二句写诗人对民族危亡局面的忧虑。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当时在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来组成义和团,掀起反清反帝运动。腐朽的清政府一方面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继续卖国,一方面对义和团运动进行欺骗和屠杀。英、美、俄、法、日、奥、德、意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乘机进攻天津、北京等地,清政府西逃西安,只有义和团在河北、山东同帝国主义浴血奋战。为了避难,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匆忙地离开北京,回到当时双方的亲属都在那里生活的湖南。居湘后,有关战事消息不断传来,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使诗人非常激愤,诗人担心着北京一带的战争烽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停息,担心着国土的沦亡。然而,她更为自己不能投入战斗的行列而愧恨不已。三、四句诗人便以鲁国漆室县的女子自比,表露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诗人在致秋誉章书中说:“吾以为最苦最痛之无可告语者,惟妹耳。居无室家之乐,出无戚友填助,飘泊天涯;他日之结局,不能豫定也。吾哥虽稍胜一筹,而无告语则同,无戚友之助亦同,所幸者,生为男子耳,结局似胜妹十倍也。但妹亦不作杞忧,处今日之世界,国尚如此,况妹乎?惟切齿者,吾之仇,报复无计,实平生隐痛也。”由此可见,诗人虽满怀忧国忧民之志,但是难于摆脱低贱的命运,不能披盔戴甲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一“空”一“难”,既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又表达了自己被束缚在封建礼教的樊笼中对报国无路的处境十分痛恨的强烈感情。这正是诗人后来能挣脱樊笼,朝着革命道路迅跑的前奏。全诗直抒胸臆,通过叙述自己对“幽燕烽火”和“中洋之战”的担忧来抒发情怀,情调忧愤;诗题反其意而用之,用典自然恰切,文字浅显而感情诚挚动人。
-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
-
扬之水 作者: 王纪刚 【本书体例】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冻苏秦》全名《冻苏秦
-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
-
丘中有麻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
《记》曰 ①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故欲正君而序百官 ② ,必自大臣始。然而王阳黄金之论 ③ ,时人既怪其奢;公孙布被之名,直士复讥其诈 ④ 。则所以考其生平而定其实行者
-
咏史白居易①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诬人罪,至死人不疑。掇蜂杀爱子②,掩鼻戮宠姬③。弘恭陷萧望④,赵高谋李斯⑤。阴德既必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怎样背诵古诗词决俏,内容包括古诗词表现手法背诵口诀,如何快速记忆古诗词,如何快速记忆古诗词。古诗词表现手法背诵口诀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 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单归纳如下:
-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逑。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汪曾祺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