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白《战城南》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战城南》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战城南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说:“其词大略言‘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为乌鸟所食,愿为忠臣,朝出攻战而暮不得归也。”李白此诗继承古词传统而扩展其意,用来讽刺时事,充满强烈的反战情绪,是一篇具有鲜明思想性的批判现实的作品,诗应作于玄宗后期,确切年代则难于断定。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征引了王忠嗣拒绝执行朝廷攻打吐蕃石堡城的诏令的史实,此为天宝六载(747)事。及八载(749),哥舒翰终于以惨重牺牲的代价攻占了石堡城。这是玄宗后期发生在西北边地的一场重大战争,战城南的写作可能与此有关,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天宝八载,大致不错。 【全诗】 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翻译】 去年征战于桑干河源头,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不远万里到这些地方征战,三军将士皆已耗尽了青春年华、衰老无比。 匈奴人以杀戮掠夺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结果只是白骨黄沙。 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 烽火没有燃尽的时候,那么战争也就没有结束的时候。 荒野上的战斗如此残酷,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 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到头来也一无所获。 战争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 【赏析】 全诗可分三段。首段写朝廷连年征战:“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这里出现了一连串地名。桑干,河名,源出朔州(州治为今山西朔县)。葱河,即葱岭之河,在今新疆西部。诗中举出东北、西北两个方位对应而相距万里的地方,以见战线绵延之长、战争范围之广。再加上“去年战”“今年战”,更显出战事的频繁。而后,诗人将目光集中到西北边地。条支海,指后汉书·西域传所记条支国面临的西海,即波斯湾。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其东段唐时称折罗漫山。洗兵,是出兵的意思。文选左思魏都赋:“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李善注:“魏武兵接要曰:大将将行,雨濡衣冠,是谓洗兵”。放马,即牧马。放马天山,实际是说战争打到了天山,以上地名虽不必以战争史一一坐实,但战争的规模可以想见,而且西域一带正是主战场所在,于是,诗人发出一声浩叹:“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朝廷在遥远的边地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三军将士实在已经不堪了!这是诗人反战情绪的第一次宣泄。 第二段,诗人从另一角度表明反战的态度:“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论说:“匈奴,百蛮之最强者也。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捍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诗句由此化出。匈奴在这里指西北边地的游猎民族,他们不事农耕而以杀伤为生,其统治者亦嗜好战伐,常常侵扰唐朝。唐王朝因而不得不象秦汉那样以重兵防边,这是爆发边境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类战争的责任当然不在朝廷,但它毕竟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牺牲和灾难,所以诗人也不希望发生。 第三段,极力描写战争的残酷,并表明作者的战争观,既然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于是我们便看到这样一幅怵目惊心、惨不忍睹的景象:“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这四句诗从古词中“野死不葬鸟可食”“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数语化出。诗人之所以要描绘这样一幅血淋淋的恐怖画面,是为了以强烈刺激激起人们的反战情绪,并由此自然引出对战争的评论,发表自己的战争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这可以说是李白的战争价值观。无数战士流血牺牲,弃尸荒野,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无非是换来将军的功勋爵禄。两相比较,后者多么卑微不足道,所以诗人用了“空尔为”这样一个轻蔑的说法。即以石堡之役言:起初玄宗诏问王忠嗣攻取谋略,忠嗣说:“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因而反对发兵,引起玄宗不快。

天宝六载,董延光献策请攻石堡,诏令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奉命,并不尽力,董延光深为不满,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向王忠嗣进言劝告,忠嗣大义凛然地说:“平生始望,岂及贵乎?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见旧唐书·王忠嗣传)如王忠嗣者,正是李白所崇敬的将军,可惜朝中此类人物太少了。诗的结句写道:“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可以说是李白的战争本质观。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用之。”古兵书六韬也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诗将古训移植过来,旨在说明:战争这个制造死亡的东西虽然罪孽深重,但事实上不可避免。他只是希望那些掌握着战争权柄的“圣人”不要轻启战端,这就是天下众生之福了。在这里,诗人显然将批判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即已经变得十分昏庸的唐玄宗:他既然这样地崇尚武力,喜好开边战争,他就早已不是什么“圣明天子”了。 写法上,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句式灵活多变,举凡三、五、七、八、九言,参差不齐,交错为用,使诗体显出散文化的倾向,这给诗人的议论带来很大方便。但从另一面看,散漫中又有整饰,一组组读来,多为排偶句,这则增添了诗的抒情性,使全诗弥漫着一种悲壮的气氛。
猜你喜欢
  • 律令

    《资暇录》“急急如律令”条: 符祝之类末句 “急急如律令”者,人皆以为如饮酒之律令,速去不得滞也。一说,汉朝每行下文书,皆云“如律令”,言非律非令之文书,行下当亦如律令,故符祝之类末句有“如律令”之言

  •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赏析》

    戴复古《木兰花慢》,与其妻所作《祝英台近》背景相似,应为同一婚姻悲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

  • 温庭筠《敷水小桃盛开因作》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敷水小桃盛开因作》咏桃花诗鉴赏 温庭

  • 苏轼《筼筜谷》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四首。筼筜,是一种高大的竹子。据《异物志》:“筼筜生水边,长数丈

  • 苏轼《次韵子由弹琴?一作: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全诗鉴赏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着痕。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过终南日,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 作品赏析原题:次韵子由弹琴?一作:

  • 晏殊《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全诗鉴赏

    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希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

  • 白居易《闲出》全诗赏析

    身外无羁束,心中少是非。被花留便住,逢酒醉方归。人事行时少,官曹入日希春寒游正好,稳马薄绵衣。

  • 《谁撂下一地的琴声》刘代兴散文赏析

    谁撂下了这一地的琴声,如月光那样的白晰,如月影那样的幽隐,又如月色那般散淡?我从外面赶回,这抑扬的琴声拽住了我匆匆的脚步,像要将我

  •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系于意, 不系于文。

    名言: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系于意, 不系于文。 句意: 一篇作品中没有固定的句子, 一句话中没有固定的字, 这是由作者的志意决定的, 而不是由文章本身决定的。 出处: 唐· 白居易《新乐府序》

  • 《邦人献芍药四种日御爱红日霓裳红日缀珠冠子赏析》

    【原题】:邦人献芍药四种日御爱红日霓裳红日缀珠冠子日红都胜因同朝宗夜饮赏之遂成二绝以记一时之胜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