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战城南》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天宝六载,董延光献策请攻石堡,诏令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奉命,并不尽力,董延光深为不满,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向王忠嗣进言劝告,忠嗣大义凛然地说:“平生始望,岂及贵乎?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见旧唐书·王忠嗣传)如王忠嗣者,正是李白所崇敬的将军,可惜朝中此类人物太少了。诗的结句写道:“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可以说是李白的战争本质观。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用之。”古兵书六韬也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诗将古训移植过来,旨在说明:战争这个制造死亡的东西虽然罪孽深重,但事实上不可避免。他只是希望那些掌握着战争权柄的“圣人”不要轻启战端,这就是天下众生之福了。在这里,诗人显然将批判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即已经变得十分昏庸的唐玄宗:他既然这样地崇尚武力,喜好开边战争,他就早已不是什么“圣明天子”了。 写法上,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句式灵活多变,举凡三、五、七、八、九言,参差不齐,交错为用,使诗体显出散文化的倾向,这给诗人的议论带来很大方便。但从另一面看,散漫中又有整饰,一组组读来,多为排偶句,这则增添了诗的抒情性,使全诗弥漫着一种悲壮的气氛。
-
《资暇录》“急急如律令”条: 符祝之类末句 “急急如律令”者,人皆以为如饮酒之律令,速去不得滞也。一说,汉朝每行下文书,皆云“如律令”,言非律非令之文书,行下当亦如律令,故符祝之类末句有“如律令”之言
-
戴复古《木兰花慢》,与其妻所作《祝英台近》背景相似,应为同一婚姻悲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
-
《桃花·敷水小桃盛开因作》咏桃花诗鉴赏 温庭
-
【原文】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四首。筼筜,是一种高大的竹子。据《异物志》:“筼筜生水边,长数丈
-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着痕。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过终南日,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 作品赏析原题:次韵子由弹琴?一作:
-
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希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
-
身外无羁束,心中少是非。被花留便住,逢酒醉方归。人事行时少,官曹入日希春寒游正好,稳马薄绵衣。
-
谁撂下了这一地的琴声,如月光那样的白晰,如月影那样的幽隐,又如月色那般散淡?我从外面赶回,这抑扬的琴声拽住了我匆匆的脚步,像要将我
-
名言: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系于意, 不系于文。 句意: 一篇作品中没有固定的句子, 一句话中没有固定的字, 这是由作者的志意决定的, 而不是由文章本身决定的。 出处: 唐· 白居易《新乐府序》
-
【原题】:邦人献芍药四种日御爱红日霓裳红日缀珠冠子日红都胜因同朝宗夜饮赏之遂成二绝以记一时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