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听夜雨寄卢纶》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端
暮雨萧萧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池荷几番声?
这诗是作者寄给朋友卢纶的。虽皆从景物着笔,却传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分上下两层。
上层先从己处写起:“暮雨萧萧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凤城,即长安。因汉武帝于长安建凤阙而得名。诗人居于长安,傍晚时分,雨萧萧而降,一直下个不停。“霏霏飒飒”,形容雨声;它借助听觉,写出了夜雨的时缓时急,连绵不断。那“重还轻”的声音变化,正像是诗人时起时伏的情思,撩乱不定,绵长无尽。
下层从对方落笔:“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池荷几番声?”东林,原指建于晋朝庐山的东林寺,后世以“东林”泛指寺院。作者不言思念对方,彻夜难寐,反而问对方几番听风听雨。此乃以己之情,推想对方之意。在“闻君”的问话之中,不仅表现出对朋友的切切关怀,更表现了彼此相知的深挚情感。它与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样,都是善言别情的妙品。
这首诗写得情感气氛很浓,景象意境很美,很见韵味。首二句连用“萧萧”“霏霏”“飒飒”三个叠音词,不仅将夜雨描写得绘形绘声,十分形象,造成雨丝连绵、天地相接、寒意充满空间的气氛,而且,那重重叠叠的音节,读来非常自然地给人以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恰切地表达出了离愁别绪充溢心怀的状态。后二句写寺院独宿.枯荷听雨的意境,十分幽美,诗情画意两浓。它情思悠远,空灵而隽永。
-
【经文】 礼,不王不禘 ① 。王者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② 。诸侯及其大祖 ③ 。大夫、士有大事 ④ ,省于其君 ⑤ ,干祫及其高祖 ⑥ 。 【今注】 ①②均见前篇《丧服小记》。③大祖:即太祖,
-
萧氏贤夫妇,茅家好弟兄。羽输飙驾赴层城。高会尽仙卿。一曲云谣为寿。倒尽金壶碧酒。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
-
眼下有衣兼有食,心中无喜亦无忧。正如身后有何事,应向人间无所求。静念道经深闭目,闲迎禅客小低头。犹残少许云泉兴,一岁龙门数度游。晴教晒药泥茶灶,闲看科松洗竹林。活计纵贫长净洁,池亭虽小颇幽深。厨香炊黍
-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樽?
-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两首讲述登上岳阳楼的诗篇。虽然主题相同,但两位大诗人的写法截然不同。李白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形容壮丽的山水景色;而杜甫则更加注重写实,描绘了社会的险恶和民众的疾苦。两首诗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无论是李白的豪放诗风还是杜甫的现实主义描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欣赏。
-
左辖辍中台,门东委上才。彤襜经宿到,绛帐及春开。民望恳难夺,天心慈易回。那知不隔岁,重借寇恂来。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是一句古代名句。其中,“闲云潭影”描绘了静谧的景象;“日悠悠”暗示时间流逝;“物换星移”描述了自然变迁的景象;“几度秋”则表达了秋天变幻无常的特点。这句诗通过运用富有意境的词语,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时间的流转,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作品赏析《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
-
去年春天,京派大师曾经大大的奚落了一顿海派小丑,海派小丑也曾经小小的回敬了几手,但不多久,就完了。文滩上的风波,总是容易起,容易完,倘使不容易完,也真的不便当。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
-
又过归州车子一晃而过等我缓缓回过头来归州已经远了渐行渐远的归州让我耿耿于怀那年 橘色的阳光在小镇的石板路上走动走在橘色阳光的芒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