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非琵琶 莫是龙 袁福徵 屠隆》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莫廷韩过袁太冲家,见桌上有帖,写“琵琶四觔”,相与大笑。适屠赤水至,而笑容未了,即问其故。屠亦笑曰:“‘枇杷’不是此‘琵琶’。”袁曰:“只为当年识字差。”莫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屠赏极,遂广为延誉。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无术部 事亦见清·梁维枢玉剑尊闻卷一○、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七八。
[述要] 有次莫是龙(字廷韩)到袁福徵(字太冲)家,看见桌上有张帖子,写着“琵琶四觔”四字,两人一起大笑起来。这时正好屠隆(号赤水)也来了,问他们笑什么。等看到帖子后,屠也笑着说:“枇杷不是此‘琵琶’。”袁接着说:“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听了,便也接吟两句:“若使‘琶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屠极为欣赏,便到处夸奖莫氏之才。
[按语] 刘熙释名:“枇杷,乐器,本胡琴。”六书正讹云:“后人借枇杷字为乐器,别作琵琶,非。”但后都通假。故送者有诗答之云:“琵琶本是这枇杷,不是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不结果,江城怎得落梅花。”明人不通小学,故有此笑谑。
[事主档案] 莫是龙 明诗文家、书画家。字云卿,后以书行,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莫如忠子。十岁能文,长善书画。以贡生终。诗以才情见长,不耐深思;文则以题跋较优。著有石秀斋集。
-
【名句】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语出《庄子·大宗师》。人的死和生,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一样,是自然的规律。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出处】唐李颀《 送魏万之京 》。 【意思】那传递书信的雁叫声对沉溺在忧愁中的人来说,是不忍心倾听的;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而在遥远旅途上寂寞度日的异乡
-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作品赏析唯残:一作唯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描写花,内容包括描写花的古诗(全诗),描写花的古诗词,描写花的诗句。梅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
-
司马相如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 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
-
八十四未尝含怒八十四未尝含怒 范忠宣公安置永州,课儿孙诵书,躬亲订教督,常至夜分。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或加以横逆,人莫能堪
-
焦生独立士,势利不可恐。谁言一身穷,自待九鼎重。有能揭之行,可谓仁者勇。吕侯相家子,德义胜华宠。焦生得其随,道合若胶巩。始生及吾门,徐子喜惊踊。曰此难致宝,一失何由踵。自吾得二生,粲粲获双珙。奈何夺其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1],晓汲清湘燃楚竹[2]。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3]。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狂歌箕踞酒尊前,眼不看人面向天。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