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安易持章(原第六十四章)”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注释】 ①持:把握、把持。 ②未兆:尚未显现。 ③脆:弱。泮:解散。 ④毫末:原指细毛的末端,此处喻事物极细微的萌芽。 ⑤累土:一堆小土块。 ⑥执:操持。 ⑦从事:行事,办事。 ⑧几成:接近成功。败之:把事情搞坏。 ⑨慎:小心对待。 ⑩欲:追求。不欲:别人不贪图的东西。 (11)不学:别人所不学习的。(12)复:矫正。所过:所办错的事。
【今译】 局面安定之时,容易把持。事情尚没明显的迹象时,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化解,细微的事物容易打散,(所以)要在事物没有发展之前就处理好,在祸乱没有产生之时就要有所防备。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而逐渐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一堆堆泥土建筑而成的,千里的征途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如果对事物有所作为,就要失败;对事物进行操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无为,就不会失败,不去操持,也不会失去。人们办事,常常在快要成功之时而失败。(如果)能谨慎地对待事物,始终如一,就不会失败了。所以圣人追求的是往往被别人所忽略的,不看重珍奇异宝。学习别人所不愿学的,用以矫正众人的过失,以引导万物归于自然之性,但不敢妄为。
【集评】 清·成克巩御定道德经注,“此章言道炳几先之妙。”
【总案】 任何不好的东西都不是无故产生的,必有先机之兆;国家的混乱也不是突然形成的,必有其兴起的征兆。所以有道之人正是要把不利的因素消除于未成之前,治国者也应在祸患未至之前有所防备。这就是此章开头几句的意思,体现出“慎始”,的观点。随之,又列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个必然现象,进一步论述事物均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
但任何情况在其开始之时,并不见得都会被人所注意,故老子又认为如果事物已经发展壮大,不应随意压制或蛮横地了断,而直耐心引导,最终使之复归于自然本性之中,这就提出了“慎终”的原因。只有“慎终如始”,才会不至于功亏一篑。
-
【4619】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林达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 8万字,1997年5月北京第1版,2019年11月第41次印刷,38
-
名言: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注释: 八荒之表: 比喻极远的地方。 句意: 说话通过耳朵能听到, 写作通过眼睛能看到, 但情感却寄寓在极远的地方, 不是一下子能够把握到的。 出处: 南朝·梁·
-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
柳条风暖会吟时,林下池边屐齿移。别後过从更疏懒,暮蝉嘹乱不胜悲。
-
《菊花·西江月咏丁香菊》咏菊花诗鉴赏 陈师道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李白兰花古诗词,内容包括李白写兰花的诗句,李白兰花的诗句古诗词,李白兰花的诗句古诗词。古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
-
携友生而游观,尽宾主之所求。登高墉以永望,冀消日以忘忧。欣阳春之潜润,乐时泽之惠休。望候雁之翔集,想玄鸟之来游。嗟征夫之长勤,虽处逸而怀愁。惧天河之一回,没我身乎长流。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唯人
-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翻译与解读
-
老家过去都是土墙、土屋、纸糊的“福篷”。 福篷,有地方又叫“顶篷”“仰篷”。 过了腊月门,农活渐少,讲究的农家,都要糊福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