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老人是宝《杂宝藏经·弃老国缘》”注释、译文和感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老人是宝《杂宝藏经·弃老国缘》”注释、译文和感悟

过去久远,有国名弃老。彼国土中,皆远驱弃。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国法,应在驱遗。大臣孝顺,必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屋,置父着中,随时孝养。
尔时天神,捉持二蛇,着王殿上,而是作言:“若别雌雄,汝国得安。若不别者,汝身及国,七日之后,悉当覆灭!”王闻是已,心怀懊恼,即与群臣,参议斯事。各自陈谢,称不能别。即募国界:谁能别者,厚加爵赏。大臣归家,往问其父。父答子言:“此事易别。以细软物,停蛇着上,其躁扰者,当知是雄;住不动者,当知是雌。”即如其言,果别雌雄。……
天神又复问言:“此大白象,有几斤两?”群臣共议,无能知者。亦募国内,复不能知。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着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着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
天神又复问言:“以一拘水,多于大海,谁能知之?”群臣共议,又不能解。又遍募问,都无知之。大臣问父:“此是何语?”父言:“此语易解。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拘水,施于佛僧及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海水极多,不过一劫。推此言之,一拘之水,百千万倍,多于大海。”即以此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以一真檀木,方直正等,又复问言:“何者是头?”君臣智力无能答者。臣又问父,父答言:“易知。掷着水中,根者必沉,尾者必举。”即以此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以二白騲马,形色无异,而复问言:“谁母谁子?”君臣亦复无能答者。复问其父,父答言:“与草令食,若是母者,必推草与子。”
如是所问,悉皆答之。天神欢喜,大遗国王珍奇财宝,而语王言:“汝今国土,我当拥护,令诸外敌,不能侵害。”王闻是已,极大踊悦,而问臣言:“为是自知?有人教汝?赖汝才智,国土获安。既得珍宝,又许拥护,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愿施无畏,乃敢具陈。”王言:“设汝今有万死之罪,犹尚不问,况小罪过。”臣白王言:“国有制令,不听养老。臣有老父,不忍遗弃。冒犯王法,藏着地中,臣来应答,尽是父智,非臣之力。唯愿大王,一切国土,还听养老。”
王即叹美,心生喜悦,奉养臣父,尊以为师:“济我国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听弃老,仰令孝养。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
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弃老的国家。在那个国家里,凡是老人,都被驱逐抛弃到很远的地方去。有一个大臣,他的父亲已经年老了,依照国法,应该被驱逐。但这个大臣是个孝顺的儿子,不忍心把他的父亲抛弃,就在家里深深地挖了一个地窖,做成一间小屋,秘密地把父亲安置在里面,随时奉养侍候,尽他的孝心。
当时有一个天神,来到弃老国,手里捉着两条蛇,放在国王的大殿上,对国王说:“要是你能分辨出这两条蛇哪条是雌,哪条是雄,你的国家就能得到安宁,要是分辨不出,七天之后,你自己和你的国家全都会毁灭。”国王听了这话,心里很焦急,就和大臣们商量此事该怎么办,大臣们都说他们无法识别出来。国王只好在国内到处招募能分辨雌雄蛇的人:谁若能分辨出,就能得到封官赐金的厚赏。这个大臣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他父亲说:“这件事情很容易办。让蛇停在细软的东西上,那个烦躁不安的,就是雄的,停住不动的,就是雌的。”大臣按照他父亲的话做,果然辨出了蛇的雌雄。……
天神又问道:“这头大白象,有多少斤多少两?”大臣们一起商量,没有谁能知道。在国内到处招募,还是没有知道的人。大臣问他父亲,父亲说:“把象放在船上,把船放进大池里,在水齐船的地方刻上记号,看深浅如何,再用这只船,称量好石头,放在船上,水淹没到原来刻画记号的地方,就知道这头象有多重了。”大臣就用此话回答了天神。
天神又问:“有捧水,比大海还多。谁能知道这是什么?”群臣们聚在一起商议,又不能解答。到处询问,还是没有知道的人。大臣又问他的父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父亲说:“这句话好理解。要是谁能够做到虔诚信佛,心中清净,用一捧水,送给僧人、父母、困难的人以及病人,凭这功德,就能在数千万劫中,受福无穷。海水虽然极多,不过只能存在一劫。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捧水比大海多百千万倍。”大臣用这话回答了天神……
天神又拿出一根真檀木,形状方正平直,问道:“这根檀木,哪边是根,哪边是梢?”国王和大臣们绞尽脑汁,也没有人能回答。大臣又去问父亲,父亲说:“这很容易知道。把檀木扔进水里,是树根的那一头必定会往下沉,是树梢的那一头必定会往上浮。”大臣用这话回答了天神。天神又牵来两匹白马,形状颜色都没有区别,问道:“这两匹马,哪匹是母马?哪匹是子马?”君臣还是没有人能回答。大臣又去问父亲,父亲回答说:“拿草来喂马,母马必定会把草让给子马吃。”
就这样,天神所问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天神非常高兴,便送给国王许多奇珍异宝,并对国王说:“我要保护你的国家,不让外敌来侵害。”国王听了这话,高兴得很,他问这个大臣道:“你回答这些问题,是你自己知道的,还是有人教过你的?这次凭着你的才智,我们的国家才获得了安宁。不仅得到了许多珍宝,天神还答应保护我们,这都是你出的力啊!”大臣回答国王说:“这不是臣的智慧,请大王免臣无罪,臣才敢一一说明。”国王说:“你今天就是有万死之罪,我也不会谴责你,何况是小罪过呢?”于是大臣报告国王说:“国家曾有法令,不许奉养老人。臣家中有老父亲,不忍心遗弃,所以冒犯王法,把他深藏在地下。臣以前的那些回答,全都是臣父亲的智慧,并不是臣所出的力。臣只请求大王允许国内所有的地方都能奉养老人。”
国王心中高兴,称赞了这个大臣,亲自奉养这个大臣的父亲,尊他为老师,说道:“这事对我的国家和所有的人都有好处。这样的好处,我以前简直不知道。”国王还立即发布命令,告示天下:“不许遗弃老人,儿孙们要孝养老人。若有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的人,定要加以重罚。”
感悟
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往往是从自己以为无用的人那里得来的。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历尽沧桑,见多识广,有着深邃的人生智慧,他们理应受到全社会极大的尊重。特别是年轻人,更不能忽视长者的人生智慧而自以为是。老年人身上值得年轻人学习的东西是不可估量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文化素来具有“以孝传家”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把孝道看得很重,这在世界上是十分突出的。关于这一点,有这样一则趣谈:一所公寓里住着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一天,公寓起火了。犹太人急忙搬出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忙着往外拖他的情人,美国人急于抱出他的妻子,中国人则首先背出老母亲。这虽然是人们编出来的趣谈,却也可以表明中国人的孝道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不过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时至今日这种孝道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已经有所退化。为此,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从事思想文化和教育工作的人,都责无旁贷地应该为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复苏和发扬而努力!
猜你喜欢
  • 百喻经全集《奴守门喻》译文赏析

    奴守门喻 【原文】 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1]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

  • 苏轼《观棋》全诗鉴赏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 苏轼《赠僧》全诗鉴赏

    道人自嫌三世将,弃家十年今始壮。玉骨犹含富贵余,漆瞳已照人天上。去年相见古长干,众中矫矫如翔鸾。今年过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朱颜不办供岁月,风中蒿火汤中雪。如问君家面黄翁,乞得摩尼照生灭。莫学王郎

  • 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全诗赏析

    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谿梦里山。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 何绍基《山雨》

    何绍基《山雨》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

  •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赏析》

    这首词是秋梦怀人之作,从“向长安”可知,词人所怀念的人是杭州姬妾。上片写梦中所见,叙别离而托之于梦境,虚处实写,颇有情致。首三句借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写人去雁杳,是从别后写起,然后再补写别时情景:男女二人伫立河桥,执手

  •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出处】唐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意思】 帝王用最高的礼仪给五岳上香,泰山、华

  • 白居易《哭师皋》全诗赏析

    南康丹旐引魂回,洛阳篮舁送葬来。北邙原边尹村畔,月苦烟愁夜过半。妻孥兄弟号一声,十二人肠一时断。往者何人送者谁,乐天哭别师皋时。平生分义向人尽,今日哀冤唯我知。我知何益徒垂泪,篮舆回竿马回辔。何日重闻

  • 《鲁迅惜书》程贵涛散文赏析

    清末民初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译家,他叫林纾。这位翻译家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据别人的口译来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其译作

  • 宋词典故“提壶”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提壶 【出典】 唐·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诗:“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见《全唐诗》卷三六一)宋·王禹偁《初入山闻提壶鸟》诗:“迁客由来长合醉,不烦幽鸟道提壶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