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①战道:战场上的实际情况。②人:民众与士卒。主:国君。
【译文】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所以,如果根据战场情形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去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要打,也可以不去打。所以,作为一个将帅,进不贪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一切只求保全百姓与士卒,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之才。
【评说】 一个真正的将军已经可以超越生死和名声,甚至可以违抗君命,原因在于他已完全做到“唯人是保”。战场是将军眼中最美的风景,取胜是将军心中最高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背后动力就在于战争维系着国家、君王、百姓与士卒的生死。可以说,是这种使命与责任让将军拥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胸怀,也是这种使命与责任成就了将军无上的光荣。
-
秋日到郊区出游,午饭订在农家乐。去农家乐的次数多了,对一切大都熟视无睹。不过,这一次有一物件让我不禁生发许多联想和感慨。这是昌平燕
-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间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
性节俭,经时不制一新衣,不以一钱供耳目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性节俭,经时不制一新衣,不以一钱供耳目玩。》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儋县东坡书院,在海南省儋县城东40多公里的中和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从惠州再贬海南时常来的地方。苏东坡在儋县居住了3年。在他抵儋县的第二年,即宋元符元年,儋县守官张中因与东坡有诗酒往来,在当地士人黎子云
-
短亭过尽长亭到 ① ,未忍过征棹 ② ,天涯 自是别 离身。再折一枝杨柳,赠行人。 淮阴堤上残阳里,暮草连空翠,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 这首词写朋友离别时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全篇
-
诗写入直召对后久久不能入睡,表现了受到皇帝礼遇后的激动以及对国事的忧思、对朝政的关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三八赞美女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歌颂巾帼女性的诗词,赞美女人的诗词,庆三.八赞美女性精神的诗词。(第一首)谁说女子不如男?清照诗文谁比肩。激奋笔中扬正气,忧伤琴上诉绵缠。书文精妙词深奥,工书能画图壮观。奋斗奇生名万古。才华横溢一婵娟
-
古诗词的意象和例句(求古诗中常见意象至少20个一定要附上古诗例句在此先谢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意象和例句,内容包括求古诗中常见意象至少20个一定要附上古诗例句在此先谢过,写出三种意象在古诗中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并举出一两个例句,古诗词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
-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有诗为颂。 ①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披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
-
李白在诗中说自己当年奉诏入京陪王伴驾,声名鹊起,与王公权贵相接交,诗酒快意,但是遭到无情的打击,最后被赐金还山,深重的失落感使他愤积膺怀自觉可与贤哲比肩,此时他以诗作与翰林院中诸位友人礼貌性地告别,说自己向来崇尚古风。不合流俗,将要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