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战国]荀子《劝学》原文与译文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战国]荀子《劝学》原文与译文

[战国]荀子劝学原文与译文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注释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煣以为轮: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

受绳:用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动词,接近,靠近。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一会儿。

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

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渊:深水。

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锲:用刀雕刻。

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躁:浮躁,不专心。

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赵国郇(今山西运城)人。荀子的学问融会百家,是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他曾经三次出任当时学术地位最高的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后世的大学校长)一职,后又任楚国兰陵令。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较之孔孟不同的是,他几乎博通诸子百家学问,是汉代之前学贯百家的儒学大师,且以学问之广、思想之深而言,事实上超越了孔孟。其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人定胜天”“性本恶”“隆礼重法”“法后王”。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蓼蓝本身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它比水更加寒冷。木料笔直得合乎墨线弹出的痕迹,但把它烘烤弯曲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合乎圆规的要求,即使再次烘烤它、暴晒它,它也不会再伸直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线的弹划校正才能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但不如学习片刻之所得;我曾经踮起脚跟瞭望,但不如登上高处所见之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能使远处的人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见的人觉得更清楚。凭借车马的人,并不一定善于走路,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一定善于游泳,但能渡过江河。君子生性并非与人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积聚泥土成了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蓄水流成了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成了有道德的人,自会心智澄明,而圣人的思想境界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起一步两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积细小的溪流,就不能成为江海。骏马一跃,不会满六丈;劣马跑十天也能跑很远的路程,它的成功在于不停脚。雕刻东西,如果刻一下就把它放在一边,那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都能雕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壮的筋骨,但它能吃到地上的尘土,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螯,但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栖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所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龙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猜你喜欢
  • 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全诗赏析

    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谷虚云气薄,波乱日华迟。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此邦千树橘,不见比封君。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畏人江北草,旅食瀼西云。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彩云阴复

  • 李白《赠汪伦》全诗赏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赏析【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

  • 《惠安赖惟允汝恭乞崇清老椿芳桂四大字为赋二赏析》

    【原题】:惠安赖惟允汝恭乞崇清老椿芳桂四大字为赋二首

  • 古代文学作品《子虚上林赋》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子虚上林赋》 赋篇名。又名《天子游猎赋》,或分为《子虚赋》、《上林赋》二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关于此赋写作原委,《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 范仲淹《西湖筵上赠胡侍郎》全诗鉴赏

    官秩文昌贵,功名信史褒。朝廷三老重,乡党二疏高。涯业尽图籍,子孙皆俊髦。西湖天下绝,今日盛游遨。

  • 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严复文《论世变之亟》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严复文《论世变之亟》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

  • 钟翔《温暖的毛毡》

    不知南方或其它地方咋样,我所生活的西北,人们家里的炕上,都要铺毛毡的。西北跟南方相比,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很大,温度也不一样,冬

  • 仙吕·一半儿:关汉卿作品注释翻译鉴赏

    仙吕·一半儿关汉卿 碧沙窗外静无人[二],跪在床前心忙要亲[三].骂了个负心回转身[四].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五]. 【注释】 [一]仙吕,宫声七调之一,一半儿,是仙吕

  • 古代兵法之《韩非子》原文和鉴赏

    [原文] (节选) 卷一 初见秦第一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强为难。臣窃

  • 《散文·近代·辟韩》内容简介和鉴赏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近代·辟韩》简析 严复著。见《侯官严氏丛刻》。作于1895年。是对韩愈《原道》进行批驳的一篇论文。韩愈的《原道》论证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合理性,表现了封建卫道者的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