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语出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封:指诗人晚年上皇帝论佛骨表的奏章。旧唐书·韩愈传: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因裴度、崔群等力争,乃贬为潮州刺史。九重天:借指皇帝。潮州:又称潮阳郡,治所在潮阳(今广东省潮阳市)。潮阳距长安八千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封论佛骨表的谏书早上奏献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迁到距京城八千里远的潮州。当韩愈出京到达距京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诗人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抒发了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感情。这两句诗,表面看,似乎淡淡写来,简单地交待被贬出京的事实,但从“朝奏”“夕贬”看来,极言其得罪之速,暗透出得罪之重,已预示出后果的严重性,必是一去不复返了。后人说到韩愈被贬及说到潮州,或指某一事物被抛弃,也常引用这两句诗。
例如
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下放到瘴湿不毛之地,算是从轻发落。有的一句话忤了圣意,龙颜大怒,立即推出午门问斩哩。(摘自杨闻宇真话小识)
②到底是年轻得志,不知天高地厚,出于对当时昏愦政治的愤慨,他卷入了一场流产的政治革新,结果却落得像韩愈那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下场,被逐出京师。(摘自穆福田柳宗元植绿柳州)
③须知,在多种方案中进行抉择时,我们往往会受到“希望原则”的诱惑,在不知不觉中抉取众方案中那个最合乎自己希望的方案。然而事实上,这个方案往往是违背客观现实的错误方案,那种真正合乎客观规律的正确方案却“夕贬潮州路八千”了。(摘自朱健国警惕“希望原则”)
④时下,有一种非正常现象,某些单位或某人出了问题,群众反映了、举报了,可往往到领导那儿就没“戏”了;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一封朝奏九重天”,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摘自楚奇“官‘了’主义”当戒)
⑤唐人韩愈,抱有“本为圣朝除弊政”的初衷,却落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下场。(摘自姚桓讲真话的“尴尬”
-
《桃花·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薛能香色自天种,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骆宾王(生卒年不详),婺州义乌(今浙江
-
欧阳永叔送徐无党南归序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
-
种子——都说我不会老去,我的心永远是零岁暴虐再一次袭来,不留一丝退路。它抱紧春天,又硌痛了冬天。这柔软又坚硬的身躯——一粒小小的种
-
蜀狂士宁者,不邪亦不正。混世使人疑,诡谲非一行。平生不把笔,对酒时高咏。初如不著意,语出多奇劲。倾财解人难,去不道名姓。金钱买酒醉高楼,明月空床眠不醒。一身四海即为家,独行万里聊乘兴。既不采药卖都市,
-
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
我从中国的一隅遥望八十年前的那一段路程那用血和意志写就的路标犹如夜空中的繁星把我的眼睛照亮我知道那一段路程被丈量成两万五千里那一次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西塞山怀古 》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题解】 长庆四年(82
-
南海春天外,功曹几月程。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幸君因旅客,时寄锦官城。
-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1) ,其待人也轻以约 (2) 。重以周,故不怠;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 (3) ,责于己曰: “彼,人也; 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