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干将莫邪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干将莫邪

【题 解】

干将莫邪选自搜神记(卷十一),题目为编者所加,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题之为“三王墓”。故事描写了干将为楚王铸剑而被杀,其子赤最终替父报仇,表现了人民对统治者暴行的仇恨和英雄们坚毅顽强的斗争意志。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所写的。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是搜神记中最广为传诵的名篇之一,所歌颂的是誓死报仇雪恨的反抗精神和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豪侠气概,这些主要体现在小说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身上。

一是“赤”。他未出生时,父亲干将就被楚王杀害,他带着复仇的使命来到人间,等他长大后,知道真相的他复仇意识开始觉醒,他日夜想着要报父仇;后由于楚王悬赏捉拿他,他入山行歌,并因报仇无门而长歌当哭,这些都表现了他报仇雪恨的执著;当山中行客提出要他交出头和剑替他报仇时,他毫不迟疑,甚至说“太好了”,立即自刎。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不取暴君之头死不瞑目的决心。对他的形象的刻画,也深刻地表现了在暴君统治下人民要反抗的决心。

二是“山中行客”。他在赤处于危难境地的时候出现,路见不平,慷慨相助。从他与赤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他早已关注赤为父报仇这一正义之举,并已设计出代赤报仇的计谋。得到赤的头和剑以后,报仇的计划一步步实现,直到“王头随堕汤中”,读者不能不叹服他的智慧和果敢。而“客亦自拟己头”,竟以死来回报赤的信任,兑现了“不负汝”的诺言。这正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称道的“救人于厄,赈人不赡”,“不既信、不背言”的具有仁肝义胆的游侠形象。在那个时代,由于剥削阶级的残酷统治,这种见义勇为、济善惩恶的豪侠气概一直受到人民的赞颂。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情节却富于变化,结构也相当完整。作者想象丰富,采用夸张的、超现实的表现方法,刻画人物性格。本文在人物形象中寄寓了对崇高美的追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结尾又带有幽默感,是我国古代小说形成初期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 白居易《诗酒琴人,例多薄命,予酷好三事,雅当此科》全诗赏析

    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中散步兵终不贵,孟郊张籍过于贫。一之已叹关于命,三者何堪并在身。只合飘零随草木,谁教凌厉出风尘。荣名厚禄二千石,乐饮闲游三十春。何得无厌时咄咄,犹言薄命不如人。 作品赏

  • 白居易《茅城驿》全诗赏析

    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

  • 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 清·冯煦《玉簟秋回梦欲阑》对远方知交好友怀念

    冯煦工诗词骈文,素有“江南才子”之称,在此诗里做 到了这两方面的巧妙结合,全诗写得清新隽永,风神秀逸,情韵俱佳,很是感人。

  • 秦观《秋日三首(选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秦观秋日三首(选一)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

  • 《将进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将进酒[1]李白【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2],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3]须尽欢,莫使金樽空

  • 《乾隆皇帝·七情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乾隆皇帝·七情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喜万类静

  • 颓废派作品分析

    或称颓废主义。指自19世纪下半叶起盛行的表现在文艺作品中的苦闷与颓废的情绪。因19世纪末欧洲各流派的文艺多有这种苦闷与颓废的情绪,所以

  • 高洪波《回沁源》

    凡是第一次去过的地方,一般都用一个字叫“走”;凡是曾经生活过或者住过的地方再次踏访,一般也用一个字“回”。所以贺敬之的名诗叫《回延

  • 《煮雪烹茶见禅心》刘鹏散文赏析

    第一次煮雪烹茶,是在看《红楼梦》的时候,那日恰恰下着一场大雪。开窗,看到漫天的飞雪、一地的积雪,我放下书卷,跑进了雪地,掬起一捧雪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