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冯煦《玉簟秋回梦欲阑》对远方知交好友怀念
八月二十一日之夜,仆卧已久,苹湘忽出寄拂青三绝句相质,效拂青体也,既复强仆效之。时窗外雨声淙淙,苦不得寐,亦成三首。来朝放晴,仆又将强漱泉也(选一)·冯煦 玉簟秋回梦欲阑,相思迢递碧云端。 淮南一夜潇潇雨,莫倚空帘弄晓寒。
本诗是首唱和之作。苹湘,姓曾,名行淦,四川长宁人;拂青,姓刘,皆为作者好友。漱泉为作者从母之子。冯煦年轻时曾与拂青同从漱泉之父心巢先生问学,与漱泉等人友情甚笃。后冯煦一度漫游,并于同治八年己巳来居江宁,又遇漱泉,曾同舍小长千里,出则连袂,入则接席。也就是在这一江宁时期,又结识了亦居于此的苹湘,三人诗酒相得,并与原来的朋友们书信唱和,此诗即当写于此际。
由诗题可以看出,这天夜里,作者已躺下很长时间,苹湘忽然来访,并拿出仿拂青诗体而写的寄给拂青的三首绝句相质,强要作者也同样为之。此诗即是作者仿效拂青的体例酬答而作的第一首。朋友之间以互相唱和来沟通感情,交流思想,传达彼此的思念,原是古代诗人的惯习,所贵者不外有二,其一情真,其二辞妙。冯煦工诗词骈文,素有“江南才子”之称,在此诗里做到了这两方面的巧妙结合,全诗写得清新隽永,风神秀逸,情韵俱佳,很是感人。
首句“玉簟秋回梦欲阑”给我们一个非常巧妙的选材角度。标题“八月二十一日”和“玉簟秋回”的字眼都告诉我们眼下已秋气渐深。这样的季节,尤其是在这种季节的晚上本来就令人寂寞,惹人思绪,特别是惹起对远方知交好友的怀念。有所思而形诸于梦,原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本诗之妙首先就在于不是平常地去写梦,不是选择梦刚刚开始或正浓的时候,而是选择梦将尽而未尽时,选择作者已从梦中开始有所知觉,感到有秋气侵入竹席的时刻。这就使此诗在构思上别具一格。“梦”不再被作为结构主体,似乎出乎意料之外,但却正好为作者驰骋自己的艺术才华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
“相思迢递碧云端”承上句“梦将阑”而来,转写醒后之思。作者人虽然醒来了,但作者的相思之情不仅没有半分减弱,还是那么浓、那么深,还在迢递的碧云之端,在远方的友人身上。这固然是由于作者和他的朋友往昔之时深厚的感情基础,作者人在江宁,而每日耿耿于心的却是拂青等朋友依然“在淮南,郁郁如旧,曾不得与余游于是”(见作者所写的建康同游记),但作者以“梦”来衬托“醒”,不在梦中之思过多纠缠而重点着笔醒后之思,至少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其艺术匠心:一,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浓烈,如此执着,以至涂抹梦与醒的界线;二,醒后人的情感一般要受理智干预,而作者的思念之情已使理智的调节显得无能为力;三,梦中的思念尚可以借梦境得以解脱,醒后之思尤其使人愁肠百结又无法排解。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这首诗的情感表现力。
“淮南一夜潇潇雨”更是作者施展想像的灵动之笔。由标题我们可知,使作者从梦中醒来、“苦不得寐”的原因正是窗外的淙淙雨声,但作者却避而不写自己眼前的雨,而是遥想友人所在的淮南。这场雨下得好大啊,那么整个淮南恐怕也都被罩于潇潇雨声中了。言外之意,友人在这样的天气看来也倍感寂寞吧,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满荷着相思之情呢?正因为作者所负担的思念之情太多太深,不忍言和不堪言,所以作者只有荡开笔去写淮南;“一夜潇潇雨”则写雨下得时间之长。而读者又何尝不想到身在异地的作者,莫非竟是一夜未睡,在听雨声中度过的呢?
最后一句“莫倚空帘弄晓寒”为作者想像的继续,既然淮南一夜亦被罩于潇潇雨声之下,那么友人早上起来,肯定会去拉开窗帘,推开窗户,然后倚窗而立,好驱散一下心头的烦闷。可是千万别这样啊,由于下雨,早上的寒气一定很逼人的,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呀!关切之情,溢于言外。这也是全诗的点睛之句,全诗清寒真切之意境由此全出。我们试看此之前诗中所用的意象:欲阑之梦、迢递之思与潇潇之雨,已足以构成浓重的感伤情调;此句中的“空帘”与“晓寒”,又给读者一种具体可感的萧瑟凄清之情怀,极富韵外之致。一个“莫”字,既以否定的形式将作者与想像中“倚空帘弄晓寒”的友人区分开来,而作者那千丝万缕不堪尽言之心绪,不也宛然可见吗?
总观全诗,不外一个“思”字。更兼这首诗是和诗,又要受原诗平仄用韵的限制。但冯煦却将这种“思”表现得一波三澜,游刃有余。冯煦亦为常州派词人,其诗歌创作亦未免受常州词派主张深微婉约、委曲以致其情之说的影响,这首诗就是这种主张的具体表现,可谓“言有尽而意无尽,意有尽而情无穷”了。
-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 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
-
贾老太太,就是《红楼梦》中的贾母。别看贾老太太岁数大了,可老太太不糊涂啊。用现在的话讲,这老太太都成精了。老人们常说,不怕狐狸,就
-
总体 这首诗是“以诗代书 ”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全诗在结构上层层引进,步步深入,读来如友人晤谈,娓娓情深。 这是一首
-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是张元千的一首诗,在阅读答案及赏析时,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风露湿润行云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神奇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变化特性的深入思考和对命运的把握。整首诗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也给予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命运的勇敢面对。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
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
-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山海经》是一部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及海内外山川异物的书。《读山海经》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组诗歌
-
写信 我的生活有时候想想也是够简单,除了在家写作,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去处。每年我也离开我年年月月居住的小城到很远的或者不太远
-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炼金。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风月共谁
-
【名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百姓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国君的军队。后用以形容军队受到热烈的欢迎或百姓犒劳正义之师。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饭食。浆:浓汁汤水,用以代
-
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 〔2〕 。不起林而独秀,必固本而丛生。尔乃丰茸十步,绵连九畹 〔3〕 ,茎受露而将低,香从风而自远。当此之时,丛兰正滋,美庭帏之孝子,循南陔而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