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村夜》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作于元和九年,当时,诗人丁母忧住在故乡下邽。诗歌描写秋夜乡村月光下的景色。作者通过田野的空旷,秋虫的鸣叫,月色的皎洁,大地的苍茫,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朴素的美。
首句写霜后的草,草丛中不肯安歇的小虫,给宁静的夜晚带来了一丝情趣;第二句点出夜晚村中空无一人,这使虫鸣显得分外有生气;第三句写作者走出门来张望,当他一眼掠过广阔的田野,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银白世界:那月光下的荞麦如同雪花一般。末一句道出诗人的观感,也概括了村夜的全景。
此诗用七绝写成,但却押了入声韵,朗读起来,有一种急促的感觉,较好地衬托出夜间观景看不真切的情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久居下邽,远离朝政及友人的不安。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单纯的写景之作,而字里行间反映作者的心绪——一种不宁静的心绪。
此作也可算是“眼前景,口头语”、“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的佳作。尤其是平畅的文字,古朴的风格,深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如唐宋诗醇认为:“一味真朴,不假装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选) 章太炎要之,拨乱反正,不在“天命”之有无,而在人力之难易。今以革命比之立宪,革命犹易
-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白居易在《忆江南三首·其二》中描述了自己在山寺寻找桂子的情景和在郡亭枕上观赏潮头的景色。这些诗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赞美。
-
一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
-
一我坐在黄昏笼罩的高埂上,啜泣。即使泪水汇成了一条河流,也无法洗刷我这四十年来的耻辱。我从一个叫遥远的地方向罟城奔波。就像不屈不挠
-
淫之忍第四十淫之忍第四十 淫乱之事,易播恶声。能忍难忍,谥之曰贞。 路同女宿,至明不乱;邻女夜奔,执烛待旦。 宫女出赐,如在
-
诗中用翡翠鸟比喻自己,向友人表达了自己经终不渝的抗清信念。前两句感叹自己年迈体弱了,抗清的志士也少了。后两句表示,自己决不灰心丧气,一定要把抗清斗争进行到底。【解释】①路舍人--指路泽溥。他是明末大臣路振飞的儿子,明亡后和弟弟路泽浓隐居太湖
-
古有人者,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注释】 选自清·黄宗羲《原君》。原君,推究、研究做君王的道理。原,探究事物的根本和真相。《原君》系《明夷待访录》中的一篇。 释:解除,消除。 【赏析】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
-
我在陕西泾阳县出生、成长、读书,后来从学校返乡做农民。十几岁时,去两百多里路外的煤矿拉煤,在火车站装车卸车扛两百多斤的盐包子,打土
-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