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三守》全文、注释和鉴赏
〔注释〕 ① 守: 掌握、控制。 ② 能人: 指善于钻营而得到重用的人。 ③ 恶(wù): 厌恶。惮: 通“瘅”,劳累。 ④ 辐凑: 车辐条集中在车毂上,比喻向中心归聚。 ⑤ 藉: 通“阼”,势位。
凡劫有三: 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人臣有大臣之尊,外操国要以资群臣,使外内之事非己不得行。虽有贤良,逆者必有祸,而顺者必有福。然则群臣直莫敢忠主忧国以争社稷之利害①。人主虽贤,不能独计,而人臣有不敢忠主②,则国为亡国矣。此谓国无臣。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③?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分其祸,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之人,一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信矣④,此谓事劫。至于守司囹圄⑤,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三守不完,则三劫者起;三守完,则三劫者止。三劫止塞,则王矣⑥。
〔注释〕 ① 社稷: 土地神和谷神,象征国家。 ② 有: 通“又”。 ③ 郎中: 官名,君主的侍从,负责通报和警卫工作。 ④ 主: 为首,带头。 ⑤ 囹圄(líng yǔ): 监狱。 ⑥ 王(wàng): 称王,统治天下。
【鉴赏】 “三守”,是指封建君主必须掌握的三条原则,即君主要深藏不露、自主决断和独揽大权。韩非子认为,君主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三条原则,就能“国安身荣”;否则,就会出现奸臣通过公开的方式、操纵政事的途径和专擅刑罚的形式来篡权劫主的“三劫”。君主如能把握好“三守”的原则,防范奸臣的“三劫”,就能巩固政权。而如果将这篇三守与前面的亡征等篇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三守篇所说的奸臣篡权劫主的“三劫”,与前面亡征篇列举的某些亡国之征,应该说是有相同之处的。不同的是,三守更明确地指出了“三守不完”的严重后果——产生“三劫”,并对“三劫”现象做了具体描述,使人对它的危害有了更深入与清晰的认识。
“三守”是君主掌权的原则,“三劫”是人臣篡权的方式。掌权的原则是要用术、要独裁、要专行;篡权的秘密是要架空君主、要耍阴谋、要赏罚由我。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是师友型,如鲁哀公和孔子;二是主仆型,如封建时代的大多数君臣;三是“寇雠型”的,即韩非三守所讲的彼此互相利用、互相防范、互相欺诈以争夺利益的关系。而这三种关系,又造成了双方三种心理和态度。孟子·离娄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韩非要君主猜疑、防范、以权术役使群臣,这就使臣下也必然会以权术、欺诈的方式待君。秦始皇可谓是忠实地实践着韩非的主张,但他的臣下却指鹿为马、变本加厉地欺骗君主,结果秦朝二世而亡,比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要短命。因此,君臣关系、乃至社会上的一切上下级之间,不一定非要弄得彼此如“寇雠”。人人以真诚、平等的态度相待,或许更值得去尝试。
-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李华·吊古战场文 浩浩
-
香山香山的早晨最先鸣叫的不是鸟儿而是诗人格式他把睡眠当成昨天的事香山的鸟儿,没有大山的婉转和叠句直直的嗓子喊直到明月老去香山
-
大旆传闻载酒过,小诗未忍著砖磨。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来诗有渭城之句。)
-
暂别明庭去,初随优诏还。曾为鹏鸟赋,喜过凿龙山。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
-
典源出处 唐元
-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曲江对酒》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经典之作。本诗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曲江景色,借饮酒寄托思乡之情。其中“渔舟唱晚”、“归思欲沾巾”等用词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使人沉浸其中。作者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描绘了曲江的美景,又传递了作者思乡之情。总体而言,《曲江对酒》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思绪,使人们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深深的唐诗美感。
-
《菊花·赏菊口占二绝》咏菊花诗鉴赏 恩锡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