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城隍神文》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欧阳修2
雨之害物多矣,而城者神之所职,不敢及他,请言城役3。用民之力六万九千工,食民之米一千三百石。众力方作,雨则止之;城功既成,雨又坏之。敢问雨者,于神谁尸4?吏能知人5,不能知雨。唯神有灵,可与雨语。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厥职6,无愧斯民。
1城隍: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大文学家,有欧阳文忠公集。3城役:修城的劳役。4尸:主持。5吏:作者自指。6厥:其。
【析点】 作者为官一任,体恤百姓,造福一方。但自然灾害无情,大雨滂沱,连绵不止,致使城墙塌坏。大雨似乎故意和人做对,“众力方作”而雨止,“城功既成”而“又坏之”。作者乞求神灵保祐,人力物力岂可毁于一旦? 不管作者有无迷信思想,他那发自肺腑的焦急呼喊确实感动人心,“无愧斯民”一句,包含着多么虔诚的愿望!
作为一篇祭神之文,欧公写得委婉曲折,又含蕴深刻,极富生活意趣。本文意在祈祷雨神应时而下,但因雨害主要在城,城是“神之所职”,由城隍神来管,于是转祭城隍神,这之中已暗含了责城隍神为“失职”之意。自己作为一城之官吏,自有修城之责任,无奈“不能知雨”,只有求助于“有灵”的城隍神,这是从自己的职责上说;言雨害“不敢及他”,只说“城役”费人多少,耗粮多少,似在说城役之劳民伤财,实是指雨害之劳民伤财,这是以损失之大打动城隍神;大胆地质问雨由什么人主使,这是以无助来乞求城隍神;最后落脚于官吏与神灵当“各供厥职,无愧斯民”,则是以大义来警醒神灵了!
苏洵评欧文所说,“行徐委备,往复百折”,“条达舒畅”,“容与闲易”(上欧阳内翰书),用来评此文再切当不过了。
欧公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祭神妙文
-
【题 解】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次,停泊。由于诗人是洛阳人,一生中
-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夏云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
诗歌以平淡朴素的语言,抒发诗人沉重而忧郁的情愫,反映了一位有所作为而惨遭囚禁的年轻君王的沮丧与无奈。
-
元好问:济南行记(节选) 元好问初至齐河,约杜仲梁俱东。并道诸山,南与泰山接,是日以阴晦不克见。至济南,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
-
《醉蓬莱》 年代:宋作者:柳永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 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 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 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
-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①李忱②千岩万壑不辞劳③,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④,终归大海作波涛。【注释】①香严闲禅师:唐时庐山上的
-
仁者 ① 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② 。未有好义 ③ ,其事不终者也。(《大学》十一) 注释 ①仁者:仁爱的人。②上:身居上位的人。下:身居下位的人。上仁下义。上正,则不
-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汝既出家还扰扰,何人更得死前休。
-
【名句】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注释与译文]顶着凛冽寒风,才让人了解它那坚贞不屈的节操;背负着皑皑白雪,才显示出它那守志不移的心意。两句写松树的品格,旨在说明在严峻环境里最能考察识别坚强品格的道理。
-
一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不是,我们常常见惯了身边的事情,以至于任其在岁月经霜中黯淡了颜色,却没有人投去关切的一瞥。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