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巴豆孝子”注释、翻译和解说
——颜氏家训·名实篇
【注释】
①孝:孝敬父母、祖先;悌:顺从兄长;著声:声名显著。②居丧:旧时父母死后,在家守丧,不治外事。③哀毁:居父母丧因哀痛而形毁;踰制:超过定制。④苫块:古丧制,孝子居丧时睡在草席之上,头枕土块,称“寝苫枕块”。⑤巴豆:指巴豆油,有毒性。
【意译】
有位显贵,很有孝顺的盛名。他在父母先后亡故的居丧期间,因哀痛而毁坏了面容,丧礼超过了定制,以表现他比一般人更尽孝道。然而这位孝子在居丧间,睡着草席,枕着土块,偷偷地把巴豆油涂在脸上,将面部弄得疤痕累累, 向人们显示因悲痛而哭泣得非常厉害。
【解说】
当 “孝悌著声”与 “巴豆涂脸”的滑稽对比戏剧性地显示了 “巴豆孝子”的虚伪之时,作者的揭露讽刺无疑是十分尖刻的。那不动声色,不加评骘的冷峻白描,活画出一个假孝子不择手段的可憎。然而仅仅讥嘲“巴豆孝子虚伪可憎,似乎还未穷其奥赜。孝敬父母,仁爱兄弟向来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出自人类天然的至性真情,来不得半点虚伪。但在“家国一体”的宗法封建社会里,孝敬父母的家庭伦理被等同于忠于君主的政治伦理。所谓“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子孝臣忠”等,“孝”与“忠”是直接联在一起为巩固统治、培养奴性服务的。君主既拼命揄扬“以孝治天下”,便有“二十四孝图”的垂范世人。既然著了 “孝”名会有晋秩旌表的收益与荣光, 自然便有史不绝书的“忠臣孝子”们行列而来。既然人的天然至性被异化为沽名钓誉的手段, 那么 “举孝廉, 父别居”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是言之, “巴豆孝子”别出心裁的“哀毁踰制”何尝不是那个虚伪社会逼迫下的创造性运用。无论作者本人是否主观上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故事本身的客观意义都应当向此中寻求。
【相关名言】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法国·柏格森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古诗词炼字艺术,内容包括在高中古诗词鉴赏题目中艺术手法,怎样赏析古诗中的"炼字"艺术,古诗中的炼字艺术例说。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赋、比、兴、渲染、烘托、映衬、虚实结合
-
《施蛰存梅雨之夕》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施蛰存 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 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所嫌厌的是在雨中疾驰的摩托车的轮,它会得溅起泥水猛力地洒上我的衣裤,甚至会连嘴里也拜受了美味
-
作者: 张翼之 《宋史纪事本末》一百零九卷,明陈邦瞻
-
名言: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注释: 责: 责求, 责备。患: 担心, 忧虑。 句意: 用责备别人的心念来责求自己, 用宽恕自己的心念来谅解别人,这样就不怕达不到圣贤的地步
-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因缘安期生,遍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垂发女,貌妍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虽乏上元术,游乐亦莫涯;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
-
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深惭走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篇。
-
全诗句式长短错落,婉转流动,具有民歌风味。它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力地加强了全诗思绪起伏、悲痛绵延的感情色彩。
-
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临流一惆怅,还忆曲江春。
-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
-
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什么意思|
《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