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陆 游
我昔学诗未有得, 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 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 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 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 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 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 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 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 广陵散绝还堪惜。
陆游的诗歌,前期广泛学习,风格在多样中已有自己的特色;中期豪迈俊逸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高度发展;后期爱国精神不衰退,诗笔稍趋平淡,而豪气犹存。这首诗写于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岁奉祠家居山阴时,是后期之作,总结他中期诗歌创作发展的经验。
起四句为第一段,写从军南郑以前的诗歌。起句“学诗未有得”,是说缺乏自得之妙,还未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第二句,申明“未有得”的表现是还不免要“乞人残余”,意即还要在别人的创作中讨生活,向别人取材,向别人学技巧。三四句说当时在创作上虽然已“妄取”一点“虚名”,但对诗笔“力孱气馁”,未造雄劲,还有“自知”之明,回顾不免惭愧。这一段是自谦之词,为说明下段诗歌转变的重要性抑遏蓄势,事实上他这时期已有不少雄劲的作品。这段叙述中带议论,节奏较舒平,但语言紧凑、劲炼。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段,写从军南郑后诗境的转变,是全诗重点。这段以具体的描写为主,笔调急剧转向壮丽,是古代论诗作品的一段极为出色的描写。起联和结两联用散句,其余三联全用对偶。“四十”两句承上转接,为下文总冒。陆游入南郑王炎宣抚使幕时是四十八岁,为期不满一年,时间短,却成为他生活中最乐于回忆的一段,这是和他的“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的志趣分不开的。“四十”岁是举整数;军中“酣宴”的“夜连日”带有夸张,与其志趣密切相关。“打球”一联写校场、球场的广阔,检阅时兵马的众多,“一千步”、“三万匹”,声势极盛。这一联是写室外的讲武、阅兵,写白天。“华灯”一联则是写军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华灯”与“光照席”、“声满楼”写场面,以“宝钗艳舞”写人物,极壮丽。“琵琶”一联写乐声和鼓声,也是写幕中、写晚上,承上歌舞而来。弦乐、鼓乐并作,“弦急”表琵琶声的响亮,“手匀”表鼓手的熟练;“冰雹乱”形容弦声并显示弹者非一人,“风雨疾”形容鼓声也显示击者非一人,使人有繁弦急鼓、声声震耳之感。这一联比喻恰切,形象生动,也写得很有气势。这三联以夸张手法描写军中生活,旦暮兼备,演武与娱乐并写,突出其壮丽足以震撼人心的场景,但并非单纯写军中生活,而是为证明诗歌创作的体会服务的。本段结束四句即对此作出总结: 有了这种生活,就可以使人受到触发而把握到诗歌的“三昧”(佛经语,这里用作要诀、要领之义),眼前“历历”分明地看到屈原、贾谊一类忧国诗赋的精神实质和根源,创作时能像神话传说中的织女“剪裁”用云霞织成的锦绣那样无须动用“刀尺”地巧妙天成。在本段中,诗人形象地告诉人们: 他中期诗歌的进一步走向雄壮,是如何受南郑军中生活的刺激的,文学创作所受现实生活的影响是怎样在他自己的实践中体现的。这可与他的示子遹诗的“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稍悟,渐若窥弘大”等句参看。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感叹自己的经验未必为他人所理解,从描写转向议论和抒情。他指出自己的实践体会,还未必为其他“才杰”所认识,如果对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认识上有“秋毫”偏差,其效果的相去可能会有“天地隔”之远;又说自己虽无补于世,死不足惜,但这点体会不传达给他人,就像魏末嵇康被杀之前,他弹奏起独擅胜场的广陵散琴曲,成为世间绝调那样可惜。这里对自己经验体会的大力肯定,以感慨语气出之,感情转向深沉,语言也极劲炼。
这首诗以夸张手法,出色地再现当年军中生活场景,以当年军中生活场景来阐明诗歌创作的经验和规律。理在事中,词藻工丽而气势雄壮,转接突兀而法度严密,是阐明生活与创作关系极有说服力,极有艺术感染力的不可多得之作。
-
《红楼梦鉴赏辞典 故事情节鉴赏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话说宝玉听了,忙进来看时,只见琥珀站在屏风跟前说:“快去吧,立等你说话呢。”宝玉来至上房,只见贾母正和王夫人众姊妹商议给史湘云
-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
-
金字经·秋夜 无名氏 我来山中宿。夜深云满衣。 月皎风清星斗希 惊鸟无所依。 乖秋意。卧将箫管吹。
-
陆游《上天竺复庵记》 陆游 嘉泰二年,上天竺广慧法师筑退居于寺门桥南,名之曰“复庵”。后负白云峰,前直狮子、乳窦二峰,带以清溪,环以美箭、嘉木。凡屋七十余间。寝有室,讲有堂,中则为殿,以奉西方像设。殿
-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太白天才超绝,用
-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午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
小娃子,卷螺发, 银黄面庞上还有微红,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走出破大门,望见邻家: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用尽小心机,得了一朵百合; 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好生拿了回家,映着面庞,分外添出血色
-
公(吕蒙正)在龙门时,一日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怅然取食之。后作相,买园洛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之义也。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
-
宋词典故·香芸避蠹 【出典】 见“芸台”条。 【释义】 古代藏书处施用芸香以防书蠹。秘书省为皇家藏书处。后遂以“香芸避蠹”为秘书省的故实。 【例句】 ①阁中芸冷,观中桃谢,谁问贞元朝士。(刘克庄《鹊桥
-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本诗通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