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他们的花园》全文、注释和赏析
小娃子,卷螺发,
银黄面庞上还有微红,——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走出破大门,望见邻家: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用尽小心机,得了一朵百合;
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好生拿了回家,映着面庞,分外添出血色。
苍蝇绕花飞鸣,乱在一屋子里——
“偏爱这不干净花,是胡涂孩子!”
忙看百合花,却已有几点蝇矢。
看不得; 舍不得。
瞪眼望天空,他更无话可说。
说不出话,想起邻家: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析】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7月15日 新青年 第五卷第一号。
这是一首富有象征意味的诗。表面看来,它在讲述一个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凡的家庭小故事: 一个小孩十分羡慕邻居家的花园,因为那里面有许多好花,他用尽心机得了一朵又白又光明的百合带回家中。可是,不仅满屋乱飞的苍蝇在花上拉了矢,而且他因此受到了大人的斥责。孩子无话可说,他又想起了邻居家有着许多好花的大花园。事实上,鲁迅在这首诗中深刻揭露了封建黑暗势力对新思想的玷污和破坏,反映了当时的有志之士和爱国青年渴望民主、科学的迫切心情。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在一潭死水般的悲惨境地之中。当时新生的一代,纷纷把目光投向域外,企图向外国寻求真理,用西方的政治思想、科学技术来改变中国旧的那一套。但是,任何新东西一传到中国,就像“落在黑色的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热风·随感录四十三)。真理的新声一到中国便被封建毒素玷污了。诗中那朵从邻家大花园中得来的“又白又光明”的百合,一拿回家便玷污上了 “几点蝇矢”,就是形象地说明这个意思。不仅如此,顽固的封建势力视而不见自己 “屋子”里的“苍蝇”,反而训斥信奉新思想的人“糊涂”、“偏爱这不干净花”,这又是多么恶毒的污蔑和攻击!
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这是何等黑暗的现实!他写小娃子看着被蝇矢玷污的百合,“看不得;舍不得。瞪眼望天空,他更无话可说”。实际上正是夫子自道。但是,中国的新一代,“银黄的面庞上还有微红”,“正要活”,虽然生活在落后闭塞的泥淖里,生命力并没有消逝,希望存在于心中:“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好花,就是真理。中国的有志之士和爱国青年坚信终有那么一天,真理的新声会传入自己的祖国并取得胜利。诗人并没有失望,诗歌的结尾正反映了他对祖国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新文学运动中诗体改革的实践最早,但当时一些新诗探索者,往往并不能够摆脱旧诗的影响。而鲁迅的这首诗,同1918至1919年发表的另外五首诗一样,从形式到思想内容都是新的。这首诗思想深邃,寓意深刻,结构完美,语言朴实,在新诗初创期可谓独树一帜,光彩照人。但鲁迅作新诗不多。他后来解释道:“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 集外集·序言)
-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归従三人游,便足了此身。公堤不改作,姥岭行开新。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
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渊,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
-
世间荏苒萦此身,长望碧山到无因。白鹤徘徊看不去,遥知下有清都人。
-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条注引《文士传》 曰: (孔) 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
-
慎重教职:谓今后教职请仍旧止于科贡二途出身者考授,其余纳粟出身者,不许滥与。|什么意
《慎重教职:谓今后教职请仍旧止于科贡二途出身者考授,其余纳粟出身者,不许滥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圣经·旧约》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古希伯来人 类型:宗教经典和文学总集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圣经·旧约》简称《旧约》,是古代希伯来人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的汇集,为犹太教的
-
中东路又称东省铁路,旧称东清铁路,全长2 186公里,干线和支线横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方向是满洲里、海拉尔、哈尔滨、绥芬河、长春、大连与沙俄所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该路是根据1896年李鸿章
-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南游零陵、洞庭之后,再返
-
宋·沈括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2,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3。述古乃绐之曰4:某
-
【注释】:《齐乐天》这首词通篇用典使事,借咏物来抒情,可谓匠心独运。典故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叹老嗟卑、生不逢时的概貌,使不可言喻的复杂感情,若隐若现地流露出来。通篇看来,布局十分严谨。史达祖由于考进士不中,不能从正途做官 ,只能委身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