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庾信)原文、鉴赏和赏析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中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是综合若干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再联系几个典故,构成冷落萧条的总体印象,借以抒写出心头的凄凉之感,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北朝边塞多年来战事不断,北魏、北齐都曾修过长城,故亭堠堡障连绵不绝。亭堠是一种专用于守望的简易建筑,堡障则是住兵的小城,均为长城的附属设施。这二句写的是长城在北方广漠的边境上延伸开去的景象:亭障相属,风尘蔽日,一派惨淡光景。“萧条”二字,暗点季节已是秋令,同时又与“凄惨”相应,造成一种“秋风萧瑟”的灰暗情调,从而使诗歌一起调便进入了一种冷落萧索的境界。
“关门临白狄。”历代王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外族来犯。北朝也遭受柔然、突厥等强敌的频繁入侵,所以关门之外,尽是敌骑驰骋之地。白狄为春秋时狄族之一支。这里代指北来异族。“城影入黄河”,长城的巨大身影映入黄河,这奇观可能是实写某处长城与黄河相接的景象,然而也恰好借黄河概括了关城以内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这样,“白狄”与“黄河”的对仗,就不仅是为了字面色彩的整齐对应,而且更含有长城内外华夷之别的寓意,显得极为工巧。正因如此,这两句相对首二句而言,固然可看作是近景的摄取,但更应看作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描写。这种抽象化,又使写景的线条变得疏简,与首二句相呼应,更突出了关河冷落的印象。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以李陵长绝、荆卿不归自喻身世,在庾信诗中多见。“秋风”二句亦正是重复拟咏怀之十“悲歌渡燕水”一诗中的意思。但这两个典故用在此处,不仅感慨自己诀别故国,长留异域,而且还借其中的“秋风”、“寒水”之语,为亭障萧条、风尘凄惨的意境添加了瑟瑟寒意。当然,诗人已不复有荆卿当初发指危冠的豪情了,何况即使有项羽那样的盖世英雄之气,身陷此境,也只好无可奈何地作“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帐中歌了。末二句用项羽被围垓下、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的故事,一典二用,既借喻梁亡,点明诗人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又形容自己在北朝营帐中悲吟的情状。“谁官气盖世”,暗中承接“寒水送荆轲”一典,而将其激昂凌厉的气概,翻转为自嘲自贵的哀叹,益见出诗人的悲惋与无奈。“晨起帐中歌”又借典故字面意义,与前六句合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勾出了诗人遥看亭障关河,面对秋风寒水,在边塞的帐幕中晨起悲歌的形象。
善于从周围环境中提炼与诗人心境相合的印象,同时以最简炼的手法表现出来,使诗人寂寞悲凉的心情与萧条冷落的外景融为一体,是这首诗所提供的重要经验。此外,全诗除第二句为三平调外,其余各句平仄粘对均暗合五律的规则,已可视为唐人五言律诗的先声。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 北冥:北海。冥,深暗。海水深而呈黑色,故称。又作“溟”。 鲲:传说中的大鱼名。 化:变化。 鹏: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发,奋起翅膀。 垂天之云:挂在天上的云。 【赏析
-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出处】唐.韦庄《 章台夜思 》 【意思】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西边一钩残月巳经落下章
-
(节自 《周本纪》)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 ① ,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②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
-
作者: 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 ① 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 ② 有肥肉,廐 ③ 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
-
许浑《晚登龙门驿驿楼》 许浑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龙门,位于河南省九朝古都洛阳市南2
-
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
-
【4277】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张卓元著,中信出版社,22 6万字,2014年7月第1版,58元)三篇11章:1.顶层设计:[1]精心规划的大棋局;[2]撬
-
治秃喻 【原文】 昔有一人,头上无毛,冬则大寒,夏则患热,兼为蚊虻之所唼食[1]。昼夜受恼,甚以为苦。有一医师,多诸[2]方术。时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