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白居易《杨柳枝》(八首选六)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白居易《杨柳枝》(八首选六)全诗赏析

杨柳枝(八首选六)  [唐]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杨柳枝,即古乐府折杨柳或折柳枝,迄唐开元间始易为杨柳枝,进入教坊传唱。白居易又翻为新声,故其诗有“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其体制为七言四句。后人沿用为词牌。 杨柳枝为白居易晚年之作,其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云:“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唐孟棨本事诗称: “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词以讬意”云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据白居易自注及孟棨本事诗所载认为“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制也。” 白居易所作杨柳枝共十首,传说一首是为小蛮而作,一首是为应唐玄宗之好所作,其余八首是同时之作,第一首是引子:“六么水调家家唱, 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这里选取的是二至七首,兹以次论之。 第一首“陶令门前四五树”,借古咏今,写初春的杨柳。陶今即陶渊明,以其曾做过彭泽县令,故称陶令。四五树,指的是柳树,是借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宅边有五柳树”语; “亚夫营里百千条”是借地名而写柳。周亚夫,西汉名将,开国勋臣周勃之子,文帝时,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驻守细柳,防止匈奴贵族进攻。因为周亚夫曾驻守细柳,诗人就借用“细柳”这个地名写柳。第一句借人写柳,第二句是借地名写柳,但不论是陶渊明宅边的五柳树,还是周亚夫营里的细柳枝,若和东都洛阳城中的杨柳树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它们既没有初春时节洛阳城中杨柳的娇嫩,也没有洛阳桥边杨柳枝的富贵。此诗借助历史上的名隐名将,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初春帝都杨柳的娇嫩与富贵,具有深沉的历史感。 第二首“依依袅袅复青青”,描写三月杨柳的各种形态,曲尽其妙。刚刚发出嫩青叶芽的杨柳枝,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牵惹起人们的无恨情丝;那雪白的柳絮杨花,漫天飞舞,争宠斗艳,最后都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恰如下了一场瑞雪;那低垂的柳枝,柔嫩细弱,娇羞无力,不堪负起争春的黄莺。此诗用拟人的手法写柳,写来别有情趣。那依依袅袅的杨柳,恰似怀春的风尘少女,勾惹起缕缕情丝。然而,清风如少年逢场作戏,柳絮杨花被吹弄得飘飘然,最终却毫无所得,依然终身无托,她伤透了心,再也经受不了这样无情的戏弄。 第三首“红板江桥春酒旗”,写午后雨歇风定时的杨柳。在这首诗中,诗人明是感慨柔弱的杨柳经过雨打风吹的折磨,疲惫不堪,“万树千条各自垂”,实是借物咏史,对越女西施的不幸寄寓了深深的同情。西施是越国美女,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进西施于吴王夫差。夫差十分宠幸西施,建馆娃宫令居之。西施用色艺迷惑吴王,终于使吴王国破身亡,使越国再兴。诗人借写馆娃宫前的杨柳遭受风吹雨打,来写西施的不幸,借咏物来咏史,使全诗带有强烈的历史凝重感和鲜明的情感倾向;诗人的“可怜”,既有具体物象指向,又有情感载体,融入了较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第四首把人们的视线从姑苏台引向钱塘,移接极为自然。西施美,苏州的杨柳也婀娜多姿,然而,苏州的杨柳哪里比得上钱塘的杨柳呢?一句“更有钱塘胜馆娃”,写出了钱塘杨柳的多姿多态、娇羞含情。诗人从写倾城移国的奇女子西施,转而写社会底层的弱女子苏小小,不知不觉地把读者带到了“烟柳画桥,风簾翠幕” (柳永望海潮·江南形胜)的江南名城杭州,带到了美丽如画的西子湖边,让人们一睹风流多情的苏小小的容颜。苏小小,南齐人,钱塘名倡,传说古辞“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为其所作。南齐以还,苏小小为风流多情女的代名词,故诗中有“若解多情寻小小”之句。去哪里寻找这样的风流多情女呢? “绿杨深处是苏家”。这里的“绿杨”,既是回归正题,咏叹杨柳,又具有另一层意思。杨柳枝条,任人攀折;杨花柳絮,随风依附;故诗人又用“绿杨深处”隐寓苏小小的妓女身份。此诗大开大合,放得开,收得拢,尾句收得自然,富有寓意。 第五首借物写人,描绘出苏小小幼时的天真可爱,与前首诗形成对比。苏小小幼时就名传乡里,她身材苗条,娇羞可爱,就象风前杨柳,亭亭玉立,微风吹来,起伏荡漾,极富情致。她站在柳树下,伸手折条柳枝,剥去嫩皮,编作银圈,自豪地戴在脖子上;她卷起一片柳叶,轻轻地吹着,那声音轻柔悦耳,恰似玉笛声声。诗人漫不经心的两笔,形象地勾勒出苏小小天真可爱的神态,写出了幼时的苏小小纯真多情,稚气可爱。诗人借风写柳,借柳写人,使人与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第六首,前两句写柳叶之纯净,状柳枝之娇态。正因为杨柳枝如此娇嫩可爱,才招致了众多的折枝人,他们毫无怜悯同情之心,任意摧残幼小的杨柳树,使小树经受不起这种残酷的打击,乞求折枝人手下留情,留下两三枝以维持它那已堪可怜的生机。此诗用拟人的手法写杨柳,同时又借杨柳暗喻苏小小那样的沦落风尘、遭人凌辱的弱女子,对她们的不幸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白居易的杨柳枝诗清新别致,意味隽永。他善于驾驭语言,使事用典,写不同时令、不同情境之中的杨柳,形象逼真,如在眼前,使“物——人——我”三者浑然一体,既创造出了最佳的意境,又收到了最佳的效果。 卫绍生
猜你喜欢
  • 晏殊《癸酉岁元日中书致斋感事》全诗鉴赏

    一叶春王拆瑞筇,八斋西省夕香浓。多年不宿金闺署,半夜再闻长乐钟。却展旧编探史汉,更惭高步接夔龙。十思三省无荒豫。千载亨辰岂易逢。

  • 杜牧《大梦上人自庐峰回》全诗赏析

    行脚寻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禅衣。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庐峰过夏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鉴赏和解析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出处唐bull;杜甫《赠卫八处士》原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 《碧涧驿晓思赏析》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

  •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常建,生平事迹不

  • 第七部分 文体作法

    1.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文体之一,始于明代,盛于清朝,直到光绪末年才废除。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一定的规

  • 《次韵奉酬楞伽室老人歌寄怀云门佛日兼简乾元赏析》

    【原题】:次韵奉酬楞伽室老人歌寄怀云门佛日兼简乾元老珪公并叙钟山二十年事可谓趁韵也

  • 苏轼《太息送秦少章》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孔北海与曹公论盛孝章云:“孝章,实丈夫之雄者也,游谈之士,依以成声……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重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吾读至此,未尝不废书太息也曰:嗟乎!英伟奇逸之士,

  • 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全诗赏析

    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