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黄鹄一远别》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①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②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③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④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⑤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⑥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⑦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注释】 ①鹄(hu胡):天鹅。②胡马:北方的马。③乖:乖违,离别。④喻:示,使人了解、明白。⑤游子吟:这里指一种吟咏离别的歌曲,后来成为乐府曲调名。泠(ling菱)泠:形容声音凄清。⑥长歌:乐府歌中有长歌行,音节慷慨激烈。怆(chuang创)、摧:都是悲伤的意思。⑦展:展现,这里指演奏。清商曲:乐府歌曲名,音调清越。
【译文】 天上的黄鹄在分别时刻,远飞千里仍然顾念徘徊。胡马一旦离开了它的伙伴,也总是恋恋不舍不愿分开。更何况我们就像两只飞龙,没想到也会有临别到来。幸亏还能拨动琴弦高歌一曲,权当以此表露我们的心怀。请轻轻唱一曲游子吟吧,声音凄清听起来多么哀伤。丝竹乐器奏出曲声清越激扬,慷慨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当激昂的长歌奏响之时,我们的心被痛苦主宰。还是再奏一支清商曲吧,你这一去恐怕永远不能回来。我在俯仰之间伤心不已,泪下如雨真揩不胜揩。愿只愿我们变成两只黄鹄,好送你一程又一程到天外。
【集评】 宋·严羽:“苏子卿诗:‘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今人观之,必以为一篇重复之甚,岂特如兰亭‘丝竹管弦’之语耶。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沧浪诗话·诗评)
明·钟惺:“哀生于慷慨,俗情不知。”(古诗归卷三)
明·陆时雍:“语致繁复,情至,故自不觉。”(古诗镜卷二)
清·王夫之:“已近陈思一派。见有矬人观场,谓章末黄鹄与篇端相应者,以已鹘臭帽安古人头上,惭惶杀人!”(古诗评选卷四)
清·陈祚明:“宛转之音。”(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清·庞垲:“‘黄鹤一远别,四句兴而比,下二句比而赋,言羽翼当乖,何以遣怀,惟歌可喻,故云‘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也。此言歌而未及歌也。歌辞甚多,宜唱何曲,故云‘请为游子吟’。游子吟亦分别之词,其词既泠泠然悲,比之以丝竹,更有余哀也。听此歌至激烈处,引动己怀,故怆然凄然,欲尽展此曲,而念吾友之不得归,伤心泪下,不能双飞俱远也。原是浅深次第相生,何尝重复。沧浪未解此,而曰‘古诗政不以此论’,致后来学者,以杂乱之词托古人自解。呜呼!古人岂有无伦次诗文耶?”(诗义固说上)
【总案】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开头以黄鹄远别作比,中间以音乐来衬托离别时的痛苦心情。但不管怎样,他们终有一别,于是,诗的结尾又用黄鹄作比,表示自己要远送一程。这样不仅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而且将与友人惜别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王夫之对此视而不见,故作高深,不可取。至于中间描写音乐部分,其中点出了游子吟、长歌、清商曲等不同的曲调名称,这是为了进一步表达离人此刻心绪的微妙变化,又何尝是重复!
-
(节自 《孙子吴起列传》)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①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②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③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
-
骤雨鸣淅沥,飕飗谿谷寒。碧潭千馀尺,下见蛟龙蟠。石门吞众流,绝岸呀层峦。幽趣倏万变,奇观非一端。偶逐干禄徒,十年皆小官。抱板寻旧圃,弊庐临迅湍。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醉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何必濯沧
-
[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
-
试问玉蟾寒皎皎,何如银烛乱荧荧。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感恩父母的古诗词6,内容包括感恩父亲的古诗(6句),感恩父母的古诗词,关于感恩父母的诗句。「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
-
死,人之所难,然耻为狂夫所害。|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死,人之所难,然耻为狂夫所害。》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萧索东风两鬓华,年年幡胜剪宫花。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吾国旧供云泽米,(定武斋酒用苏州米。)君家新致雪坑茶。(近得曾坑茶。)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
-
青面兽杨志在《水浒传》中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因为他不同于劳动人民出身的李逵、武松,也不同于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林冲与鲁智深,更不同于地主阶级出身的卢俊义和柴进。《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杨志的艺术构
-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长干行,一作长干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长干为古金陵的里巷名,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长干
-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礲出圭角。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夜归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