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宋]梅尧臣》原文与赏析
[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东溪,即宛溪,在梅尧臣故乡宣城西。这是一首写景诗,其中“老树着花无丑枝”可视为哲理隽句。
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已暗含有“闲意”。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可见山水之美。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有野凫眠岸,老树着花。五、六两句写水中洲渚。蒲茸似剪而平,沙石似筛而净。最后两句总括前四句,回应“发船迟”,大有流连忘返之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诗精华录)。它妙在哪里呢?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前人多从其意境方面加以“细味”,我们不妨就“老树着花无丑枝”含咀其哲理意味。
“老树着花”,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树老了,一般多近于枯朽,而开花则是其健壮之时。今二者统一了起来,老树尚且着花,可见其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充沛的青春活力。老树着花,自是一种奇观,因而诗人说“无丑枝”。因缀着鲜花,其枝也俏,充满了对老树焕发青春活力的赞美。欧阳修曾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老树着花正是诗人心态的写照,也是他人生观的反映。这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乏鼓舞意义。已是“老树”,不能任其衰朽,而要继续保持妖娆女的心志,尽量“着花”,殊不知“老树着花无丑枝”,仍可以一展绚丽之色,妖娆之态,为人所爱、所赏、所重。梅尧臣的这一名句确给人以丰富的精神营养。
-
【题 解】此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62),刘禹锡由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
-
抱孙昔日恩如海 祖慈遽尔辞尘去 懿德传诸乡里口 孝服今朝痛彻心 孙儿空怀反哺情 贤慈报在子孙身 伤亲人伤心往事 祖母永别千载去 泪滴千行天地暗 无祖母无我今天 诸孙泪洒几时干 哭声一片暮云低 视外孙如
-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作于嘉泰四年春至开禧元年夏(1204—1205)镇江知府任上。郡治:郡府的官署所在
-
“擎天白玉柱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擎天白玉柱》是什么意思||出处|释义|出典|例句 【出典】《淮南子·坠形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又,东方朔《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
-
省府西街往西,鞭指巷以北,有一条小巷子,名为双忠祠街。巷子很深,窄处容不得展开双臂,又幽僻,路灯黯淡,人影也少,越发衬得巷子深不见
-
汉字与中国文化语言是从猿到人的标志,文字则是从野蛮到文明的标志。我们的汉语和汉字,无论从历史的悠久来看,还是从使用的广泛来看,都称
-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
-
王羲之《兰亭诗二首》 王羲之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
-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
-
我是在这一年下雨的端午节里,见到的这个人,听到的这个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在乡下过端午节。原打算在这天早晨,悉心体味一番乡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