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三国志平话》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三国志平话是讲说三国故事的话本。为全相平话五种中最长之一种。宋元三国故事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汴梁(今河南开封)瓦舍众艺中,就专有“说三分”的讲史家霍四究。元人王沂虎牢关诗:“君不见三分书里说虎牢,曾使战骨如山高”的“三分书”,即指“说三分”的话本。如今存的三国志平话其中就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情节。有的故事还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大致相同。如叙张飞见黄巾,就与杂剧张翼德大破杏林庄情节相同,书中刘玄德黄鹤楼私遁和朱士凯的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同;至于貂蝉其人其事更不见史书记载,也源于元杂剧。本书情节不受史书约束,而是根据民间传说加以朴素想象而进行的大胆虚构。许多内容既不见于以前的三国志正史,又不见于以后的三国演义。如三国志平话开头说司马仲相梦入阴司,暂时在阴间为君,判断了韩信、彭越、英布三人为汉高祖杀害的冤狱,玉皇判他们三人转世为曹操、刘备、孙权,分了汉朝天下。还有许多新奇的故事情节,如说张飞怒鞭督邮后又分尸六段,刘关张同往太行山落草,曹操劝汉献帝让位于曹丕,张飞在古城自号无姓大王,张飞在长坂坡喝断当阳桥,黄鹤楼刘备逃宴等。但话本在主要讲刘关张故事和拥刘反曹倾向以及全书的基本轮廓上,可以说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那么,三国志平话则是“七分虚构,三分事实”了。象庞统变狗,诸葛亮出身庄农,汉帝斩十常侍,把头颅拿去招安等情节虽非事实,但却为人民所乐道。三国志平话搜采这些民间传说,以表达人民的某些愿望。全书以诗作结,诗曰:“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并不反对三分汉室,书中拥护的不是汉献帝,而是织席编草鞋出身的“孤穷刘备”;反对曹操主要不是因为他篡夺汉朝政权,而是因为他奸诈残暴。意在说明凡是统治者用罪恶手段取得天下的,迟早要受到“报应”。平话还竭力称赞刘、关、张的桃园结义之情;突出歌颂张飞的英雄形象和诸葛亮的智慧。这类讲史话本,文字简略,一般都只为说话人提供演说提纲,说话人表演时还要加以丰富和扩充;不过本书每页都有精细的插图,当然还是供人阅读的。
本书有元刊本,日本大正丙寅盐谷温影印本以及我国涵芬楼翻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古佚小说丛刊本等。
-
苦茗平生好,逢时此其斟。 绿江无尽意,白首有同心。 山月照逾淡,松风吹使深。 黄鹂知饮惬,枝上送佳音。 此诗收在《变雅堂诗钞》卷三中,诗前有小序云:“江南吴县徐波,字元叹。少年任侠,后工诗。之楚中,交
-
【原题】: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鸢图偿平生酒肉之饷富人子以其谩己谢绝之意其图必立遭毁裂为蝶蝴化去久矣予慕而拟作之噫童子知羡乌获之鼎不知其不可扛也虽然来丹计粒而食乃其报黑卵必请宵练快自握亦取其意之所趋而已矣每一图必随景悲歌一首并张打油叫街语也亦取
-
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忝侍臣。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但爱蜡烟新。自怜惯识金莲烛,翰苑曾经七见春。
-
【题 解】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生活三年后,遭受谗言被唐玄宗免去“翰林”官职。
-
宋词典故·小儿破贼 【出典】 见“儿辈平戎”条。 【释义】 东晋征讨大都督谢安,主持抗击前秦苻坚南侵,沉着冷静,在下围棋时听到其弟谢石、其侄谢玄等在前线大破敌军的捷报,不动声色,只说“小儿辈大破贼”,
-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作品赏析【注释】: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
-
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第一百八十八卷
-
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独爱九臯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
-
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 龙阁老翁来赋诗 ① 。 小雨藏山客坐久, 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 画图妙绝无人知 ② 。 蜂房各自开户牖, 处处煮茶藤一枝。 落星寺在鄱阳湖北部,雄伟秀丽的庐山在
-
逸少集兰亭,季伦宴金谷。金谷太繁华,兰亭阙丝竹。何如今日会,浥涧平泉曲。杯酒与管弦,贫中随分足。紫鲜林笋嫩,红润园桃熟。采摘助盘筵,芳滋盈口腹。闲吟暮云碧,醉藉春草绿。舞妙艳流风,歌清叩寒玉。古诗惜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