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庵同蒲道人啜茗》鉴赏和赏析
苦茗平生好,逢时此其斟。
绿江无尽意,白首有同心。
山月照逾淡,松风吹使深。
黄鹂知饮惬,枝上送佳音。
此诗收在变雅堂诗钞卷三中,诗前有小序云:“江南吴县徐波,字元叹。少年任侠,后工诗。之楚中,交竟陵钟 (钟惺)、谭 (谭元春),谭为书 ‘落木庵’ 三字。后归老此庵,以枯禅终生平。诗近钟谭体,牧斋 (钱谦益)诋钟、谭而独许波。”对“落木庵”的由来作了详尽介绍。据此可以推测“蒲道人”大约即徐波。清代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六对徐波亦有记载,大意与上述引文相同,可参照。
此诗虽然只叙述作者与蒲道人品茶之事,但作品内涵丰富,意味深厚。首联平铺直叙,语言明白无奇,却令人寻味。按照一般人的心理,应该是喜欢饮香茗的,而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平生所好的恰恰是“苦茗”。与其说这是作者生活习惯的写照,倒不如说是他的一种心理感觉。作者一生性情孤傲,才气奔放,素有济世之志,却生当乱世,贫穷潦倒,但仍不屈节于清王朝。苦难的生活经历,使作者痛苦不堪,因而,平生所饮的香茗在他那里都渗透着苦涩的生活意味。而“逢时”一句似乎令人费解,其实它并不是指整个时代 (就作者所处的时代而言,他是最不逢时的),而是指作者与蒲道人饮茶的具体时序。确切地说,“逢时”也包含着逢知己的意义在里面。
颔联道出了作者对生命形而上的感悟。感叹人生,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永恒主题,像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其见明月皆如此。”见景生情,由此及彼; 像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直抒胸臆,明白如话。较之前人,“绿江无尽意,白首有同心”则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首先,它具有意象的跳跃性。作者由杯中的绿茶联想到奔流不息的绿江,进而由滔滔不绝的江水感悟到人生的短暂。其次,它写得极为含蓄。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感悟,只是点出 “白首有同心”而已,这个“同心”指的是什么?那只能由读者自己去领悟。此外,它对仗极其工整,“绿江”对“白首”,“无”对 “有”,“尽意”对 “同心”。
颈联是对品茶时情景的描写,宛如一幅山水画。在幽深的山坳里,两位白发老人相对而坐,静静品茶,天空中悬挂着明亮的月亮,松林那边吹来习习微风,此时此景不免令饮者心驰神怡。“淡”与“深”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一者着眼于色彩,一者着眼于味道。“淡”是指杯中的茶水在月亮的照耀下,其色彩显得越加淡白。“深”则指茶水味道在凉风的吹拂下,变得更加清香。
按说,尾联该是作者直接表露饮茶的感受了,但作者却一笔荡开,以黄鹂的欢叫来衬托饮者愉悦的心情。黄鹂尚且能感到品茗的惬意,不时地送来欢快的鸣叫,那么饮者自身的感觉就更用不着说了。至此,作者平生所好的 “苦茗”已变成了香茶,或者说,作者已从“苦茗”中品尝出香味来了。实际上,也只有同蒲道人这样的高僧隐士在一起,作者才感觉到品茶是如此舒适,令人陶醉。前后对照,我们更能体会出首联“苦茗”和“逢时”用得巧妙。全诗虽未言禅字,但洋溢着一片禅悦。
-
【3423】国际安全战略思维史纲(主编刘强、钮汉章,副主编郭寒冰,时事出版社,38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96元)△本书对人类历史上古典的
-
老守惜春意,主人留客情。官馀闲日月,湖上好清明。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酒阑红杏暗,日落大堤平。清夜除灯坐,孤舟擘岸撑。逮君帻未堕,对此月犹横。
-
这首诗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自从离开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虽
-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
书后赋诗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故战道 ① 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 ② 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篇第十》) 【注释】 ①战道:战场上的实际
-
《唯高金石交,可以贤达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唯高金石交,可以贤达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孟郊 《审友》,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子曰:“吾十有 ① 五而志 ②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③ ,五十而知天命 ④ ,六十而耳顺 ⑤ ,七十而从 ⑥ 心所 ⑦ 欲 ⑧ ,不逾矩 ⑨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⑩
-
盘碎,色不少吝【原典】裴行俭初平都支、遮匐①,获瑰宝不赀(zī)②。番酋③将士观焉。行俭因宴,遍出示坐者。有玛瑙盘二尺,文采粲(c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