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意思,出处,故事
黄袍加身,即以天子黄袍加在身上,即拥为天子之意。典出宋史·太祖纪。
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的春天,北汉勾结契丹入侵,太尉赵匡胤奉命带兵抗击。但军队刚出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到了陈桥驿时,部下诸将都开始吵吵嚷嚷,不愿出征。一个懂星相的人说他看到天空中太阳旁边还有一个太阳,认为是天出二日,便谋划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第二天赵匡胤还没起床,众将领已拥到他的卧室,说:“众军士没有领袖,愿推举太尉为天子。”没等赵匡胤回答,已经有人把黄袍披在他身上。就这样赵匡胤率军返回汴梁,逼迫年仅7岁的周恭帝郭宗训退位。赵匡胤登上皇位,定国号为“宋”,即为宋太祖。从此,黄袍便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仁宗时还规定: 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独享,连黄色也成了皇帝专用的颜色。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即以“黄袍加身”一语,指被部属拥立为帝。后来也用以泛指骤升高官或骤获显爵。
-
韩愈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着冠帔,白咽红颊长眉清。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
-
【3071】最后的乌托邦:历史中的人权(〔美〕莫恩著,汪少卿、陶力行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印张22,2016年6月第1版,52元)△提出人权是在19
-
【原题】:某介直寡合为邑亡状而杜兄一见过爱作诗称许谨依来韵奉答
-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
这首诗是诗人被俘后路过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写了建康的历史地位、变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两句对月抒怀,表达祖国河山为外敌所占的无奈和沉痛。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点明建康地位的诗句,很有王勃《滕王阁序》的开头:“豫章故
-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女人雍容华贵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求能表现女人典雅高贵的诗词,古诗词中是描写女子貌美的,古诗词中描写女子容貌衣饰的词藻。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
-
彭城官居冷如水,谁従我游颜氏子。我衰且病君亦穷,衰穷相守正其理。胡为一朝舍我去,轻衫触热行千里。问君无乃求之与,答我不然聊尔耳。京师万事日日新,故人如故今有几。君知牛行相君宅,扣门但觅王居士。清诗草圣
-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
-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曰:“子之宅近市,澉隘嚣尘 ④ 。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② 。” 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③ 。” 公笑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