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禁林春直》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李昉禁林春直
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②
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
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③
【注释】 ①禁林:同“禁苑”,即帝王的园囿,此指宫庭。文选·张衡〈西京赋〉:“上林禁苑,跨谷弥阜。”薛综注:“上林,苑名;禁,禁人妄入也。”直:同“值”。值班。②八方:四方(东、南、西、北)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诏书:皇帝的文告。③尸禄:犹言尸位素餐,受禄而不尽职。汉书·鲍宣传:“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颜师古注:“尸,主也。不忧其职,但主受禄而已。”
【译文】 疏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灿烂耀眼。禁苑中值班的楼阁静寂深严,阁门半掩。满院鲜花盛开,香气馥郁,更令人感觉春日的悠长、温暖。皇帝的文告很少下达,是因为国家四面八方稳定平安。我悠闲地聆听黄莺在树头千娇百啭,又见到梁上翩飞着新来的紫燕。难道我这样的人真配居住这宫苑吗?我自知尸位素餐,阻碍了真有才干的俊贤。
【集评】 元·方回:“李昉此诗,合是宋朝善言太平第一人,故不以入‘朝省类’,而置之‘升平’选中。”(瀛奎律髓汇评卷五)
清·冯班:“宋初气象如此。”(同上)
清·查慎行:“第四句道尽太平气象。”(同上)
清·纪昀:“三、四真太平宰相语,其气象广大,太和之意盎然,此故不在语言文字之间。”“‘莺莺’、‘燕燕’全抄唐句,嫌太现成。”(同上)
清·赵熙:“五、六纂唐。”(同上)
近·陈衍:“写出太平景象,而不落俗,惟元人王恽玉堂即事二绝句近之。首二句云: ‘阴阴槐幄幕间庭,静似蓝田县事厅。’然著迹矣。”(宋诗精华录卷一)
【总案】 这首诗从全篇看,思想内容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无非写在禁林春直中所见恬静、温煦景色及其所触发的悠闲之情。颔联为人称道,确实“写出太平景象,而不落俗”。诗人从一院小景联想到八方和平无事的大景,无寒俭窘促之态,而有气象广大之境,可谓善于概括。欧阳修归田录云:“晏元献(晏殊)喜评诗,尝曰: ‘老觉腰金重,慵便玉枕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言。”(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晏殊之善言富贵,同李昉善言太平,可谓同一机杼。都不俗,不落套,自然而不著迹,值得借鉴。
-
【注释】:据陆游《京口唱和序》云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壬申,许昌韩无咎以新番阳(今江西波阳)守来省太夫人于闰(润州 ,镇江)。方是时 ,予为通判郡事,与无咎别盖逾年矣。相与道旧故部,问朋俦,览观江山,举酒相属甚乐 。”此词可能是元吉在赴镇江
-
【注释】:这首《采桑子 》,是作者客居南雄州时追怀汴京繁华、伤时感乱之作。起笔二句叙梦回汴京 。“海角”指词人当时所在的岭南海隅之地 。“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南雄州一带,当时是荒凉的边远地区。词人避乱遐方,形单影只,举目无亲。在这里,即
-
鸡球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
-
猛虎伏尺草,虽藏难蔽身。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归来泰山上,当与尔为邻。
-
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① 悲哀社会习气嫉贤妒能, 愿轻举而远游。 我愿轻身高举远游求真。 质菲薄而无因兮, 本性鄙陋没有什么依靠, 焉托乘而上浮? 怎么能乘清气向上飞升? 遭沈浊而污秽兮, 我遭逢的时
-
【名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注释与译文]辅佐皇帝,使他成为尧舜那样的贤君;推行教化,恢复淳厚朴实的风俗。这二句诗,是杜甫一生政治理想的概括。 参考文献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祭文赏析·《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维中华民国
-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
-
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遥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却愁县令知游寺,尚喜渔人争渡桥。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麦齐腰。每见田园辄自招,倦飞不拟控扶遥共疑杨恽非锄豆,谁信刘章解立苗。老去尚餐
-
丰都在四川东部的长江北岸,其山崇楼杰阁,临江矗立,有大帝宫殿,传说大帝即地藏王菩萨,大帝宫殿则为森罗殿,故俗称丰都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