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注释】
选自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文天祥把出使元营,被元方扣留,历经磨难,及脱逃回朝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写有自序。另在多数诗前,记有小序,小序又称为后序。
死而死矣:死了就算了。
痛定思痛:痛苦过了之后,再追想当初的痛苦。
【赏析】
文天祥既是一位悲歌慷慨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他后期的作品描述与入侵之敌艰苦斗争的历程,激昂奋发,悲凉沉痛,表现出必胜的信念、旺盛的斗志、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数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去拼死奋斗。指南录后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后序中,他历数斗争的艰难,寄志述概,再现了抗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生死不渝的精神: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意思说:死与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死就死了;然而形势险恶,抗敌斗争不断出现差错,非人世所能承受。痛过之后,再想当时的痛苦,痛怎么样呢!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调集大军,进攻宋朝。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受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这时,元大军已兵临临安,对于南宋而言,“战、守、迁皆不及施”,国势危殆,百官惶恐,不知所措。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文天祥置个人荣辱、得失、生死于度外,毅然“辞相印不拜”,受命出使元军北营。在那里,文天祥“抗辞慷慨”,显示出堂堂正使气派,维护了民族尊严。结果被元将伯颜扣留。不久脱身于京口,辗转逃回永嘉。脱逃以后,便联络淮东、淮西两制置使,“约以连兵大举”,却被淮东制置李廷芝误认为是元朝奸细,几乎被杀。但文天祥凭着一颗爱国的赤胆忠心,丝毫没有动摇其“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的意志。
文天祥认为,生死都是为国,“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誓不与贼俱生”。怀抱这样的爱国情怀,面对不堪回首的往事,作者一腔悲愤之情喷涌而出,不能自制,在这篇指南录后序中,说出了一番感天地,动鬼神的话:“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品味这段话,能感受到他忠肝义胆的品行,失败而不失志的叹息,既痛自己,亦痛国家的爱国情怀,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
谁咏寒枝入国风,广文官冷更诗穷。偶随岸柳春先觉,试比山樊韵不同。十顷清风明月外,一杯疏影暗香中。遥知一夜相思后,铁石心肠也恼翁。
-
岩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泉嫩石为厌,石老生罅隙。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先生酌泉笑,泉秀神龙蛰。举手玉箸插,忽去银钉掷。大身何时布,大翮翔霹雳。谁言鹏背大,更觉宇宙窄。
-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
-
宋词典故·丰城双剑 【出典】 《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曹植传曹植传 【题解】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着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
-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
-
幸得趋紫殿,却忆侍丹墀。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平生恒自负,垂老此安卑。同类皆先达,非才独后时。庭槐宿鸟乱,阶草夜虫悲。白发今无数,青云未有期。
-
闫荣霞·朋友赠我马齿苋闫荣霞今晚我家吃了一餐凉拌马齿苋和马齿苋炒肉丝。苋根细嫩,叶圆如眼,是朋友送的。她的马齿苋长在自家小园。把马
-
《小时无大伤,习性防已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