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之张籍《凉州词》全译、翻译和译文
张籍凉州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2。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3。
【注释】
1.凉州:唐陇古道凉州治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公元八世纪至九世纪中叶曾属叶蕃。
2.芦笋:芦苇初生时的嫩芽。
3.碛(音qi):沙漠。应:该是,大概是。练:经过煮白的纺织品。安西:唐代六都护府之一,治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东县。开元六年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尽入吐蕃手中。
今译
塞北边城,笼罩着迷蒙的细雨,
雁儿在雨中越飞越低。
芦苇新生的嫩芽渐欲长齐。
远远地,传过来无数的驼铃声响,
横过沙漠,飘漾在天际,
大概是骆驼队吧,
驼送着白练去那安西。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
-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 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 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
-
作者: 谢岩津 【作家简介】横光利一(1898—1947),
-
《周亚夫军细柳》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词。词中描绘了南宋时期的爱国将领周亚夫,柳树思念着他离家远行的身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这首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以说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
宥坐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①。孔子问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1],浪淘风簸自天涯[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注释】[1]九曲:自古相
-
岁暮风雨交,客舍凄薄寒。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快焰初煌煌,碧烟稍团团。幽人忽富贵,繐帐芬椒兰。珠煤缀屋梢,香氵诣?音诣,松沥也。出《本草》注。?流铜盘。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齐奴朝爨蜡,莱公夜长叹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1],只身东海挟春雷[2]。 忍看图画移颜色[3],肯使江山付劫灰[4]! 浊
-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