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读书的艺术》赏析
点击进入:林语堂读书的艺术原文
读书这个题目,早已是老生常谈。书籍是人类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读书可以怡情养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读书还可以“学而优则仕”,……但是,读书必须勤奋刻苦,读书人必须“头悬梁”、“锥刺股”,如此这般古已有之,见惯不怪。总而言之,“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苦”字,非“苦”则读不成书!
林语堂却不作如是观,因为“用锥刺股或用婢叫醒,无论做到什么程度,决不能使他得到什么益处。这种人已完全丧失了读书快乐的感觉。凡是有所成就的读书人决不懂什么叫做 ‘勤研’或‘苦读’,他们只知道爱好一本书,而不知其然的读下去。”他在读书的艺术一文里大谈其读书的乐趣,甚至主张,读书就是快乐,不快乐就不读书,“读书必须出于完全自动”,“最适宜的阅读方式就是须出于写意”,“随手拿过一本书,想读时,便读一下子”,这才算是真正的“读书的艺术”。
高兴就读,不高兴就不读。这种读书的方法,看起来似乎是降低了对于读书的要求,实际上却是提高了要求。这个提高,是对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的。对于作者,要求他写出更好的书,读者读起来才可能高兴,才可能爱不释手; 而对于读者,则要求他有更高的理解能力与欣赏水准,否则再好的书,他也高兴不起来。所以,读书要读好书,读世所公认并经过时间筛选的好书。
那末,读书的乐趣在哪里呢? “在他拿起一本书时,他已立刻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人在每天二十四小时中,能有两小时的工夫撇开一切俗世烦扰,而走到另一个世界去游览一番,这种幸福自然是被无形牢狱所拘囚的人们所极羡慕的。这种环境的变更,在心理的效果上,其实等于出门旅行。”
世上的事情,功到自然成。“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书,急功近利,或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林语堂认为读书的唯一目标,是宋朝苏东坡的好友诗人黄山谷所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意思是“人如读书即会有风韵,富风味”。
读书的关键在哪里呢? 林语堂认为 “味道乃是读书的关键”,“最合卫生的吃食方法终是择其所嗜而吃,方能保证其必然消化。读书也和吃食相同。”所以“一个教师决不能强迫他的学生去读他们所不爱好的读物,而做父母的,也不能强迫子女吃他们不喜欢吃的东西”。
林语堂似乎在强调读书出于天性,其实,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都是先天生成的。所以,林语堂接着又补充说:“我们的智能兴趣是如同树木一般的生长,如同河水一般的流向前去的,只要有汁液,树木必会生长;只要泉源不涸,河水必会长流;……”因此,“世上并没有人人必读的书,但有必须在某一时间,必须在某一地点,必须在某种环境之中,必须在某一时代方可以读的书。” 因为“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尚没有达到可读一本名著的相当时期,他即使勉强去读,也必觉得其味甚劣。”
最有益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 “自己去寻找所喜爱的作家,方是对读者有益的。这犹如一个人和一个女子一见生情,一切必都美满。”这是“因为两人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融洽,所以一切都能融会贯通”。
最佳的读书时间和地点在哪里呢? “一个人觉得想读书时,随时随地可读。”“即读书用不着相当的地点和时间。”
不过,在这篇散文里林语堂大谈而特谈的是读书的“艺术”,因为是谈“艺术”,内容虽然不乏真知灼见,终究还是附庸儒雅的,他自己也暗示文章的对象是“有所成就的读书人”,故而切不可简单地当作“读书指南”一类等闲视之,更不能甘冒东施效颦的风险去生搬硬套。最好的办法,还是先记住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话:“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然后,再来拜读林语堂的这篇大作读书的艺术。
-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视久眩目
-
【3907】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钱理群著,东方出版中心(上海),30万字,2018年4月第1版,68元)△“沉潜十年”、“认识脚下的土地”
-
昆海波涛南纪雄 ② ,金碧洗漾银河通 ③ 。 平吞万里象马国 ④ ,直下千尺蛟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濛 ⑤ 。 乘槎破浪非吾事 ⑥ ,已斩渔竿狎钓翁 ⑦ 。 ①此诗写远眺中滇池雄阔壮丽的
-
1颁奖晚会上,朱虹云捧着获奖证书一回到座位,就看见包里的手机频频闪亮。她看了一下手机有8个未接电话,都是她的闺蜜兼大学同学王晶晶打来
-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抒写了士人出处进退的人生感慨,体现了老人在看破人事沉浮、古今变幻后所特有的沉静和睿智。
-
【名句】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语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天下太平的时候就注重有德行的人,发生战争以后就器重有才能的人。说明治平之时用人贵德,战乱之时用人贵才。
-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这首诗题为《寓意》,一作《无题》。诗写得很含蓄,与李商隐的
-
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初看起来,这是一首平淡无奇的咏物诗。如果细细地体味一下,就可发现尽
-
策马归来傍晚天色黯然,似乎酝酿着一场雨。这样的天气,特别适合一个人到桥上走走。拎一把伞走下楼,没走几步,细雨迷蒙。好一场及时雨啊。
-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鹧鸪钩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