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贺《马诗(其五)》诗词赏析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 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燕山:燕然山,在大漠之中。一说今北京一带的燕山。何当:何时能够。金络脑:装饰有黄金的马笼头。走:跑,奔驰。
入选理由:
借马表现建功立业的思想,是咏物诗中的名篇。
诗歌咏物言志,借马的飞驰来寄托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诗人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诗歌中多有体现。如“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之五),“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由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是急切的,焦虑的,20岁以前就想着要干成一番事业。本篇的后两句也如此表现。“何当”两字就显得急切。就是在写诗方面作者也在急急地努力。据说他成天背着一个破旧的锦袋外出,每有所得,就赶快写下放进袋中。母亲看他天天如此,感到十分忧虑,觉得这孩子将会把心呕出来(过于劳累而大病)。
诗歌的前两句双用比喻,写黄沙大漠景象,有点像“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这两句并非闲笔,大漠和燕山都是男儿为国效力杀敌、博取功名的地方,因此两句正是展开用武之地的大背景,以霜雪和冷月为意象,正是激励热血男儿的衬托。有了用武之地,有了热情志向,自然就剩下必不可少的战马了。骑上金饰马笼头的名马,飞奔而去,挥杀冲锋,马踏残敌,多么痛快,多么让人振奋。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多么崇高,多么伟大。“踏”字用得十分精神,当年青年将军霍去病不是20岁左右就有马踏匈奴的英风吗。一个“秋”字既是韵脚,但同样是意义所在。古代所谓“防秋”,秋高马肥,正是北方民族军事进攻的大好时机,要加强防备。秋天因此是战争季节,这里的“踏清秋”不是表达被动的防备,而是主动出击,这样描写才能张扬英雄气概。
-
李密 臣密言 (1)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4)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5)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6) 。零丁孤苦,至于
-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我将辞海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山居秋暝①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③歇④,王孙自可留。 【注解】 ①螟:夜色。
-
七年为少傅,品高俸不保乘轩已多惭,况是一病鹤。又及悬车岁,筋力转衰弱。岂以贫是忧,尚为名所缚。今春始病免,缨组初摆落。蜩甲有何知,云心无所著。囷中残旧谷,可备岁饥恶。园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不求安师
-
本文将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邯郸冬至夜思家》进行对比赏析。两首诗都是怀念故乡的作品,但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前者通过描绘光景和回忆,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山东兄弟的思念之情;而后者则以空灵的笔墨,通过描写邯郸的冬至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两首诗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让读者对故乡产生共鸣。
-
五十八忤逆不怒五十八忤逆不怒 先生每与司马君实说话,不曾放过。如范尧夫,十件只争得三四件便已。先生曰:“君实只为能受,尽人忤
-
《夫志,气之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言: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注释: 常玉: 普通的玉。文章: 华美的文采。 句意: 普通的玉石不以雕琢, 就显不出其文采, 不学习就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出处: 汉·班固《汉书·
-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未及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