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李白《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①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②。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③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④
【注释】 ①漠漠:烟雾弥漫的样子。谢朓游东田:“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碧:青绿色。②暝色:暮色。人:游子自指。③玉阶:白石台阶,以其光洁细腻似玉,故径称之。空:徒然,白白地。伫(zhu助)立:久久地站着。④亭:古时修设在路边供行人歇息的亭舍,各亭间距离不等,一般说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更:连接不断。
【译文】 平野上林木已笼罩在层层烟雾中,连绵群山蜿蜒如带,也浸透寒意,那碧绿的山色勾引起哀哀的离情。暮色冉冉地降临高楼,楼头的游子正独自远眺伤神。人立石阶许久许久,群鸟归巢急急匆匆。啊,落拓飘零,何处是我最终的归宿,何时才能踏上归家的路程?唉,眼望着长亭接着短亭,我心中但觉一片空茫与迷蒙。
【集评】 宋·黄升:“二词(指此首与忆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词林以此为鼻祖,其古致遥情,自然压卷。”(古今词统卷五)
近代·俞陛云:“以词格论,苍茫高浑,一气回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词写游子思乡之愁。上片由远而近,以景衬情。“烟如织”、“寒山碧”,反衬着游子迷惘伤感的情怀。“暝色入高楼”,时光流逝,物换景移,引出楼头远眺之人——乡愁满怀的游子。下片由近而远,抒发乡愁。借宿鸟归飞起兴,自然贴切,内蕴丰厚,由思乡而思及人生归宿。长亭短亭,寄意言外:千里万里,欲归无计。
-
前意象主义*时期成立的一个诗人团体,是意象派的早期雏型。成立于1908年。首倡者是英国诗人特·伊·休姆*。它主办刊物有《给圣诞节MDCCCVⅢ
-
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赋予我强烈的安全感。连带的因了溪涧向下流出,最
-
因为河北省第三届园博会举办在即,众多热切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邢台。吉祥物“牛牛”和“襄襄”让邢台这座古老的城市上空,爆满童年回归的璀璨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东坡和陶诗东坡和陶诗 【原文】 《陶渊明集·归田园居》六诗,其末“种苗在东皋”一篇,乃江文通[1]杂体三十篇之一,明言[2]学陶征君
-
那年,我们毕业了。20xx年的盛夏,离开那空气中弥漫着夏的气息的小学。云朵顺着光河滑向太阳,用橘色的温暖渲染天空。回头看,那是一段结束的时光,一段充满笑与泪的时光,一段各奔东西的时光。我不知道,我是否
-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作品赏析【原题】: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
〔人间训〕 解扁为东封 ① ,上计而入三倍 ② ,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 ③ 。”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 ④
-
那几个柚子真大,圆滚滚的,胖乎乎的,像小孩儿的脑袋,还黄绿黄绿的,油汪汪的。从昨天晚上,它们就堆在那里了。我很想吃,可又不好意思说
-
汉宫春·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