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忆秦娥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中国古典诗歌擅长于创造一种整体的情感氛围。它或直接表现,或通过景物映衬,传达抒情主体的心理感受。盛唐诗人李白的这首词,就是用环境与事物作媒介,造成一种情感氛围,以纤细缠绵的韵律和一唱三叹的形式,表达古代女子面对人去楼空的苦恼意识和悲凉之感。
“忆秦娥”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词牌名称。诗人们常运用它表现离愁别恨之类的哀伤情感。伤别作为行为的一种和情感的一翼,需要选择特定的场所,并纳入特殊的素材之中,才能使抒情气氛表现得更加浓重。在这首词里,李白用中国文学传统中象征悲凉之鸣的“箫声”起首,将泛指古代长安女子的“秦娥”,置于人去楼空的伤感环境,而且置于“灞陵”的古来惜别之地。“灞陵”是汉武帝的陵墓,位于长安东南、灞水之滨,有一条横跨灞水两岸的灞桥,四周柳树茂密,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古代送别从长安启程向东的远行人的一个场所。伤别者则是多情的秦川女子。年年柳色青青,却又岁岁梦断楼月;纵有长安风景区之一的乐游原上的清爽秋阳,却失去了亲人温謦的笑貌音容。风景依稀如同往年,人去楼空音踪绝迹,这一强烈的映衬对比,在“伤别”而又“音尘绝”的氛围之中,表现出一种无穷的悲怆和人生的感慨。
诗的要素是思想感情而不是故事情节。箫声,楼月,柳色,清秋,古道,音尘,西风,残照,陵墓等等,都作为媒介物,一环扣一环地从属于情感的旋律,层层递进着。中间的“秦楼月”和“音尘绝”,用了复沓的句法,也是更有利于反复咏叹内心的哀伤。不过,这种哀伤的思想感情可以专指一人,更可以理解为泛指人生的共感经验。因为在这首词里,李白并没有说明是哪一位秦娥为谁而伤别,而是采用了作为惜别的象征的灞陵。年年柳色,但见楼月连同浩浩流去的灞水,通向西风残照着的汉园陵墓,也就赋予这种伤别一去不回头的属性,暗示着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永恒性。这样,忆秦娥就具有一种永恒的情感因素,即经过诗人特殊组织的意象,使有限的人生经验提升为无限的幽思境界,为世世代代所传颂。
-
《曼陀罗花·曼陀罗》咏曼陀罗花诗鉴赏 陈与义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商岭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不寒不热好时节,鞍马稳快衣衫轻。并辔踟蹰
-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①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②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③ 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 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⑤ 它
-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古往今来,人生宛如一个难解之谜,引起过无数人的探索和慨叹。在这首诗里,
-
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髣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於前。岂知山高
-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作品赏析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鄯善
-
王家碧瑶树。一树忽先摧。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门的意象,内容包括古代诗词中门的意象,有关“门”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含义。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
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绮席草芊芊,紫岚峰伍伍。螭蟠得形势,翚飞如轩户。一镜奁曲堤,万丸跳猛雨。槛前燕雁栖,枕上巴帆去。丛筠侍修廊,密蕙媚幽圃。杉树碧为幢,花骈红作堵。停樽迟晚月,咽咽上幽渚。客舟耿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