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变法通议》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籍名著《变法通议》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变法通议是宣传变法维新的政论集,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著作之一。梁启超撰。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96—1897)陆续发表于上海时务报及1898年的清议报。有报馆合订本,后辑入饮冰室合集·文集。
梁启超(1873—1829),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政论家、学者。早年受传统封建教育,后师从康有为,遂弃旧学而习新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鼓吹变法维新的文章,在思想界引起震动。光绪二十三年(1897)受聘为湖南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百日维新”期间,奉命以六品衔专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鼓吹立宪保皇,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以立宪派为基础组织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并出任袁记政府司法总长。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并亲到两广参加护国战争。袁死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段内阁财政总长。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并为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教授,并兼北京图书馆馆长,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宏富。梁死后,其著述由中华书局辑为饮冰室合集出版。
变法通议由自序、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学校总论、论科举、论学会、论师范、论文学、论幼学、学校余论、论译书、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论金银价涨落等十四篇文章组成。其中,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一文发表于清议报第一、二册,时当戊戌政变以后,但观文义,可知仍为政变以前所作。
变法通议是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全书以鼓吹变法为宗旨。批判封建顽固派墨守祖宗之法,以资产阶级进化论为武器,论证变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指出宇宙万物、人类历史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变”是古今之公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变亦变,不变亦变”,只有变法,才能够保国、保种、保教。批判洋务派只求为西学附庸,变末而不知变本。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政治主张,在实质上提出了变封建政体为资产阶级政体的问题。
变法通议的民权思想,是其 “开民智”的政治主张。全书以大量的篇幅论述“开民智”问题,认为中国民智未开,变法自强应首先开民智,进行思想启蒙,此乃实现民权的前提。提出开民智要从兴学校、办学会入手,认为学校是国家进步兴亡的关键,“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学会是议院之母,“欲振兴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必须 “学校振之于上,学会成之于下”,才能达到开民智的目的。
变法通议把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和中国封建史学,区别为民史和君史,认为西方民史是史裁之正规。反映了资产阶级史学思想的萌芽。
变法通议在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政学为主义,艺学附之;以六经诸子为经,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实质是提倡以民权思想为核心的政治学理为主,以近代科学文化为辅。这是民主与科学口号的雏型。
变法通议是时代的感召而作,体现了救亡图存、变法自强的爱国思想,对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 欧阳修《休逸台》全诗鉴赏

    清谈终日对清樽,不似崇高富贵身。已有山川资胜赏,更将风月醉嘉宾。

  • 李光泽《阳坡坡上的柳青故居》

    陕北有很多叫寺沟的村庄。吴堡县张家山镇寺沟村是文学巨匠柳青的故乡,村里以前有过一座龙岩寺,寺沟村因此而得名。寺沟村口耸立着一座“文

  • 徐东《搞笑的房子》

    老李赚了将近四百万,却来找我诉苦。 老李买过一套二手房,当时八千块一平方米。那套房子花了八十多万,首付了二十多万,贷了六十多

  •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李清照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

  • 王维《瓜园诗》全诗赏析

    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林端出绮道,殿顶摇华幡。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前酌盈尊

  • 骆宾王《望月有所思》全诗赏析

    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圆光随露湛,碎影逐波来。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自绕南飞羽,空忝北堂才。

  • 典故“沧海桑田”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晋葛洪 《神仙传王远》: 麻姑与王远 (方平) 饮于蔡经家。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释义

  • 宿诺 黄裳

    沈从文是个写文章的人。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写文章的人不就是作家么?不,这并不一定就是一回事,我在中学里就开始读沈从文的文章了。读过《边城》、《湘行散记》,觉得很喜欢。他的小说我读得不多,可是我知道他写

  • 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全诗赏析

    峡内归田客,江边借马骑。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短景难高卧,衰年强此身。山家蒸栗暖,野饭谢麋新。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牧童斯在眼,田父实为邻。

  • 欧阳修《竹间亭》全诗鉴赏

    啾啾竹间鸟,日夕相嘤鸣。悠悠水中鱼,出入藻与萍。水竹鱼鸟家,伊谁作斯亭。翁来无车马,非与弹戈并。潜者入深渊,飞者散纵横。奈何翁屡来,浪使飞走惊。忘尔荣与利,脱尔冠与缨。还来寻鱼鸟,傍此水竹行。鸟语弄苍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