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剑气 张华 雷焕》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 ○晋书·张华传 事亦见北堂书钞卷一二二、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雷焕别传、艺文类聚卷六○引雷次宗豫章记。
[述要] 张华为西晋初年宰相,见识广博。在吴国还未被晋攻占时,天上的斗宿、牛宿之间常常有紫气。有道术的人们都以为吴国还强盛,还未到可以攻克的时候,只有张不以为然。等到东吴平定以后,那紫气更加明亮。张听说豫章郡人雷焕精于天文,于是邀请他来共宿,夜里一起登楼仰观星象。雷说:“这是宝剑的精气直冲天空的缘故。”张问他:“宝剑在哪个郡?”回答说:“在豫章郡丰城县。”张说:“那就委屈您为丰城县令,一起秘密地寻剑,好吗?”雷答应了,张大喜,马上委命他为丰城县令。雷到了丰城,叫人挖掘监狱的屋基,挖到四丈多,得到一个石匣,闪闪发光,其中藏着双剑,剑上有题识,一把叫“龙泉”,一把叫“太阿”。这天夜里,斗宿、牛宿间紫气便不再出现了。雷用南昌西山北岩下的土来擦剑,光芒四射。用大盆装了清水,把剑搁在盆上,看的人眼都花了。雷派人送一把剑和擦剑的土给张,留下一把自己佩戴。……张被杀害以后,他的那把剑不知去向。雷死后,他的儿子雷华当州从事,带剑走过延平津,剑忽然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派人潜水下去打捞,没看到剑,只见两条蛟龙各长几丈,蟠缠萦绕,身上有花纹,潜水的人害怕,不敢近前而返。一会儿光芒照水,波涛澎湃,于是两把剑消失了。
[事主档案] 雷焕 西晋豫章(治今江西南昌)人。字孔章。善观天象。司空张华以为丰城令。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剑,送其一与华,后俱失。
-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作品赏析此下五章,皆属大历元年。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稜生①。菊蕊凄疏放,
-
元稹 州城回绕拂云堆 ① ,镜水稽山满眼来 ② 。四面常时对屏障 ③ ,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④ 。我是玉皇香案吏 ⑤ ,谪居犹得往蓬莱 ⑥ 。 【解题】 此诗作于穆宗长庆三
-
【注释】 选自《老子》三十三章。 强行:即勤行的意思。 死而不亡;身没而道犹存。 【赏析】 老子对个人修养的要求,除了“知人”、“自知”、“胜人”、“自胜”外,还包括“知足”、“强行”、“不失其所”、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这是杜甫的诗句中的两句。上一句是“戍鼓断人行”,下一句是“秋边一雁声”。 杜甫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士兵战斗的景象。在戍鼓声中,人们都停下脚步,不敢前行。这个场景充满了紧张和不安。接着,杜甫写道,“秋边一雁声”,揭示了秋天快要结束的迹象。一只孤独的雁鸣叫着,仿佛是在预告着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戍鼓断人行”暗示着战争的残酷,而“秋边一雁声”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孤寂。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与自然景观的对比,表达了人类命运的脆弱和无奈。
-
《汉魏六朝散文·枚乘·上书谏吴王》原文鉴赏
-
李调元作诗智戏书生李调元是我国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他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就读《四书》、《尔
-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
【原题】:梁才甫自湖南移使广西移使广东自广东复移湖外三年之间周历四路今者北还已越郴岭道次作诗见寄渴於会遇谨用赓和
-
一 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用爱心铸造的承诺,穿越世间最昂贵的感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凝聚成无价的父爱。你心存祝福,心境里
-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