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汉魏六朝散文·枚乘·上书谏吴王》原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汉魏六朝散文·枚乘·上书谏吴王》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枚乘·上书谏吴王原文鉴赏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2”。舜无立锥之地3,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4,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5。上不绝三光之明6,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於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7,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8,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景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9,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 1吴王:即刘濞(前215年—前154年),西汉诸侯王。沛县(今属江苏)人,刘邦之侄。刘邦在位时封吴王。他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减轻赋税,以招纳其他郡国逃亡之人和“任侠奸人”,扩张势力,谋划叛乱。后来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吴国封地。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发动叛乱,不久失败,逃往东越,为东越人所杀。2全:完备,这里指品行完美无瑕。3舜:即虞舜。上古贤能的帝王。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后来四岳向尧推荐虞舜,尧死后舜登帝位。4禹:即“大禹”、“夏禹”、“戎禹”,一说名“文命”。鲧之子。原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之命,治理洪水。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禹继帝位。禹之子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肃制国家——夏。5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商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原为商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任用伊尹执政,积聚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韦、顾、昆吾等国,经过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姓姬,名发。继承其父周文王的遗志,联合庸、蜀、羌等族,率军东征,牧野(今河南汲县北)之战,打败商纣王,遂灭掉商朝,建立西周王朝,建都镐(今陕西省西安西南沣水东岸)。6三光:指日、月、星。古人认为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是统治者有道所致。7上寿:指百岁以上的高龄。8万乘:指天子、皇帝。9养由基:一作养游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善射,能百步穿杨。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时,晋军将领魏錡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命他还击,他一箭便射死了魏錡,接着连射连中,才阻止住晋军对楚军的进攻。

【今译】 我听说:“行为完备无瑕便会昌盛,否则便会败亡。”舜曾经于没有立锥之地,后来拥有天下;大禹曾连十户的村落都没有,后来做了诸侯的首领;商汤和周武王在初发迹之时所拥有的土地,也不超过一百里。当时天上的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下面也不伤害百姓的心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有王天下之术。父子君臣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忠臣不怕杀身来劝谏,则事情就不会失计,从而功绩传流万世。我愿剖心而效我的愚忠,希望大王稍微对我的进言有怜悯之心。

一缕绳所能负提的很少,却给它加上千钧的重量,上系到无限高之处,下面垂到无法测量的深渊之地,虽然是愚笨的人,都知道忧虑绳子的将要断绝。马将惊,击鼓使它惊,缕将断绝。又加上重量。缕绝于高空,不能再把它接上;掉到深渊之中,难以再出来。出得来与出不来,其间相距至近,不容一发,万分危险。能听忠臣之言,虽百度举措,不失善道,是尽脱于祸难。倘若为所欲为,像把鸡蛋堆积起来那样危险,象上天那样困难。改变想要做的叛乱之事,易如反掌,其地位安于泰山。现在要终尽上天所赋予的百岁高年,厌恶无穷的欢乐,竟谋求天子的势位,不采用反掌之易,安居如泰山之稳,却想冒累卵般的危险,走上天般艰难的路,这是愚臣我所很不理解的。

有人畏惧自己的身影、厌恶其足迹,却倒着跑,结果反而脚印更多,身影也移动得快了;不如在阴蔽之处停之来,身影没有了,脚印也不见了。想要使人听不到言论,最好不说话;要想别人不知道你所做的事,最好不要去做。想要使热水冷下来,一个人烧火,一百人扬水使它散热,不如断柴把火熄灭。不在别处断绝火,而在此处设法使水凉,这就好像抱着柴薪去救火。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离杨树叶子一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百发百中,可说是善于射箭的了。然而他的局限是在百步之内罢了;我所见的甚远,为此,养由基与我枚乘相比,等于未知操弓持矢。福的产生有其基础;祸的出现有其根源;把它的根源断绝了,祸又能从什么地方来呢?

泰山的水流下山,可以穿透石头,井梁上一条汲水的绳子,可以磨断井上的木栏,水不是石头的钻,绳索不是木的锯,渐渐地磨擦,使它们这样。一铢一铢地来称,称到一石的重量必然会出现差别;一寸一寸地量,到了一丈,必然超过。石称丈量,会直接体现出少量的差错。十围粗的木,它开始生长时像树木伐去后新长出来的嫩芽,用脚趾挠一下便可拔下来,这是由于它还未生长,还未形成。磨石看不到它的缺损,但磨久了,也会磨尽;栽树时看不见它的长,但时间长了便会长大的;积累德行,开始时见不到它的善,但时间久了,便可以体现出来了。抛弃仁义,违背事理,刚开始不知是作恶,但时间久了,便会败亡。我愿意大王认真考虑而身体力行,这乃是百世不改变的道理。

【总案】 本文乃枚乘在吴王刘濞属下任郎中时所写。吴王刘濞乃是同姓王中势力最大者之一。汉文帝多次迁就他,他不仅不感恩,反而野心越来越大,竟想联合其他同姓王反叛,推翻中央政权,由他当皇帝。枚乘本为学者,并善于作文章,他的赋七发在文学史上颇为著名。本文的写作运用历史事件和比喻笔法层层深入地给刘濞讲,千万不能走反叛的道路。吴王刘濞听不进枚乘的劝谏,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至梁孝王门下。吴王起兵后,枚乘又上书劝谏。行文委婉意深,颇为感人。

猜你喜欢
  • 白居易《送刘郎中赴任苏州》全诗赏析

    仁风膏雨去随轮,胜境欢游到逐身。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宣城独咏窗中岫,柳恽单题汀上蘋。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 作品赏析【注释】:水驿路穿儿店①月?花船②棹入女湖③春①儿店:古代苏州

  • 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三)》阅读答案及赏析

    华清宫①(其三) 崔 橹②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注:①华清宫,唐朝行宫,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行乐处。②崔橹:晚唐诗人。 1.诗的前三句,描绘

  • 杜牧《寝夜》全诗赏析

    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露华惊弊褐,灯影挂尘冠。故国初离梦,前溪更下滩。纷纷毫发事,多少宦游难。

  • 古诗词朗诵主持蜀道难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朗诵主持蜀道难,内容包括蜀道难朗诵报幕词,王昌龄的从军行,蜀道难,秋兴八首朗诵主持词,文山中学要进行古典诗歌朗诵会,请撰写朗诵会的开场白以及衔接蜀道。饭桌上的盛宴由几道菜组成,以增加菜饶的风味、特点。古人的诗歌也讲究诗韵、风格。王昌龄的从军行由多个诗篇构成,展现出血性方刚的盛唐气象。即

  •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李珣《巫山一段云》鉴赏

    巫山一段云 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简析】 本词原共二首。

  • 《望庐山瀑布》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 【内容】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

  • 名诗《癸巳除夕偶成(其一)》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① ,忧患潜从物外知 ②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注释】 ①漏:古代利用漏水量来记时刻的仪器,也借指时刻。迟迟:缓慢。②物外: 世俗之外

  • 王鹏运《满江红·朱仙镇谒岳鄂王祠敬赋》纪念岳飞词

    途经河南开封府朱仙镇时所作。词下原注:“道光季年,河决开封,举镇惟岳祠无恙。壬午(光绪八年,1882)扶护南归,曾梦游祠下。”对这座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词人是心仪已久了。

  • 《驷驖》情诗三百首赏析

    驷驖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百合》咏百合诗赏析

    《百合》咏百合 百合,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