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赠陈二补阙》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赠陈二补阙》

此诗以嘲讽为赞叹,另是一体。

不言世人早荣,子独晚遇,却言世多汩没,子独声名,似庆快之至,而实感伤也。(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卷一)

【诗例】

赠陈二补阙

杜甫

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

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

【解析】

赠陈二补阙作于天宝十年至十三年(751年—754年)待制长安集贤院期间。和杜甫一同待制的朋友陈二晚年得官,杜甫写诗祝贺,但这篇贺辞却是句句嘲讽之言。诗人用“以讽为赞”的技法慨叹了陈二的遭际,也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诗的首联就语含讥讽,不说和那些早得高位的人比你是迟来者,而说和那些至今默默无闻的儒生比,你是幸运儿,表面上是庆贺,实际上却充满伤感。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这是借古讽今,当年汉元帝曾在东观殿博选文学之士授以官职,汉文帝能擢拔司马相如于草庐之中,不想你陈二也逢上这样的圣明朝廷了。这圣明朝廷却是在人才老迈之时才予擢用,岂不是绝妙的讽刺! 诗的颈联用 “皂雕”、“天马” 比喻对方老而能行,但一个“急”字,也暗寓年事已高,能供奉朝廷的时日不多了。诗的尾联表面上是勉励对方的“壮语”,实际上是嘲语、反语,应作“虽得青冥里,可怜白发生”读。通篇读下来哪有一丝一毫可贺之处呢?只让人觉得其人可悲、可悯、可叹! 这正是 “以讽为赞”手法达到的审美效应。

鲁迅先生指出: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首诗虽句句讽语,却又处处真情,不但揭示了陈二的辛酸,还蕴含着诗人自身的辛酸。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在长安应试,谁知宰相李林甫从中把持,所有应试者竟无一人录取,他反而在皇帝面前表贺“野无遗贤”;杜甫呈献三大礼赋,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叫他待制集贤院,考试录用,谁知又是李林甫作梗,考试后便永无消息,逼得年过四旬的杜甫不得不发出一封封企求引荐的诗函。他自况“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赠韦左丞丈),这和“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不是同一心境吗?所以在赠陈二补阙里的讽语中包含着诗人深切的自身感受,是对朋友的善意的揶揄,也是一种自嘲,更是对朝廷昏愦、李林甫等嫉贤妒能、“儒冠多误身”的现实的抨击。因为这种以讽为赞的技法中包含着社会真实,所以才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力量。



猜你喜欢
  • 美人茶的古诗词(描写美女喝茶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美人茶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美人美茶诗句,描写美女喝茶诗句,赞美“美女饮茶”诗句。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

  • 《离娄下: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第二十八章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

  • 白居易与刘禹锡拼诗词,在《唐诗三百首》分出了胜负

    唐朝大和三年,诗魔白居易写了一首《春词》。白居易的好友,诗豪刘禹锡随之赋一首婉曲新颖,别出蹊径的和诗,结果被收录到了《唐诗三百首》。

  • 罗布-格里耶,阿兰作品分析

    【生卒】:1922—【介绍】: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新小说派*代表人物。生于法国布勒斯特,就学于巴黎国立农学院。1945年毕业后

  •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出处】唐王维《桃源行》 【译注】春天来了,遍地都是桃花 水,不知到哪里去寻找当年的桃源仙 境。桃花水:春天桃花开时,冰化雨盛, 水势壮阔,故称桃花水。辨:辨

  • 战国歧途

    【4454】战国歧途(刘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4万字,2019年6月第1版,32元)11章:[1]从三家分晋开始;[2]士人、官僚、外国人;[3]魏惠王

  • 寓言“真画师”注释、翻译和解说

    宋元君 ① 将画图,众史 ② 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 ③ 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 ④ 赢 ⑤ 。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 《庄子·田

  •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点,往往会出现一个返退现象。 【评析】 此句极具辩证法的观点: 事物忌讳到达极点,事情避免极其完美。人则忌讳无限度地贪婪,欲望无限度地放大,由此会走向他愿

  • 刘秉忠《溪上》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刘秉忠 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傍晚在溪边远望的所见所闻,属于写景之作。 “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芦花”,此处即指芦苇,用以点

  • 唐宋词之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广为流传。其中,他的《西江月》是一首描写西江夜景的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下面是苏轼的《西江月》的原文:

    余亦能嘉,美哉斯人!

    西江月,夜凉如水。

    千里共婵娟。

    素手抡扇,庾楼称庆忌年。

    谁谓姑射?

    西山枕带,傍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