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其一)》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尤袤(1127—1194),宋代诗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今属江苏)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 历仕泰兴令、江东提举常平事,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卒,谥文简。尤袤藏书丰富,博学多识,宗江西诗派,诗风平淡,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有梁溪集、遂初小稿等。
米友仁熟悉潇湘的山水景色,但他长期居住润州,据他在潇湘奇观图的题跋中自述: “余平生熟悉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意趣。”这段话很值得玩味,它告诉人们,小米笔下的潇湘景色,并不是潇湘山水的再现,却是他在镇江登临江山胜处时,以镇江山水“复写”潇湘山水的意趣,表现他对潇湘景色的怀念。尤袤和钱端礼为之题诗的这幅潇湘图,情况相同。
尤袤的这组题画诗有二首,同样运用常见的题画诗方式,即画面描绘与观画感受相结合。第一首诗的前半首,描写画面景物: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在微茫的雨雾里,隐约可见一村烟树和空阔浩淼的万里江天,画境与传世的潇湘奇观图相仿佛。第二首诗的前半首,也是先写画面景物:“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与第一首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雨雾里的晓山远水,得平淡天真之妙。这种景致,正是画家米元晖最喜爱的、也最善于表现的自然风物,充分反映了米元晖的审美意趣和艺术个性,是“米点云水”的典型风貌。钱端礼题潇湘白云图时写道: “唯晴欲雨,雨欲霁,宿雾晓烟已泮复合,景物昧昧,时一出没于有无间,难状也”。米元晖的潇湘图就是状此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成功地表现了云山烟雾的朦胧美。
第一首诗的后半首,写出观画后的感受。只因画上没有扁舟,所以诗人写道: “只欠孤篷听雨”, “听雨”与前半首扣应,补出画上的“雨”意。 “恍如身在潇湘”,画面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仿佛使人感到人已在湘江上。第二首诗的后半首,也是这样写法,从画面触发出观感: “安得绿簔青笠,往来泛宅浮家”。因为画像使人感到身在湘江中,所以希望能驾一叶扁舟,穿戴绿簑青笠,来往于杳霭的江天里。 “泛宅浮家”,用唐人张志和典。颜真卿任湖州刺史,见到张志和乘坐蔽舟,意欲为他更换,张说: “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事见新唐书·张志和传。 “绿簑青笠”和第一首里的“听雨”遥应,表明这幅画的景物是雨中山水, “泛宅浮家”与第一首“孤篷”遥应,但是画面上无舟楫,诗人只得以“安得”、 “只欠”等词语,表述自己的愿望。
钱端礼的那首题米元晖潇湘图,却写出另外一种诗意: “画手自高前辈,云山已属吾曹。若会潇湘物色,便合醉读离骚。”他在读画时,似乎体识出米友仁的艺术匠心,小米借着潇湘景色,抒写一种深切忧虑国事和不懈地追求理想的情思。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故又称“董华亭”。曾任庶吉士、南京礼部尚书。
-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事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事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伯箫此集存在我的乱纸堆里已两年半了, 那时本想为找一出版处,恰逢大战突发, 印刷困难, 遂尔搁置。幸而这个稿本随我留此,否则也要与我的存书同一命运——即免劫火,定遭散失。现在它能有与阅者相见的机会殊不
-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闲暇之余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全诗高雅淡远,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游玩时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依眷顾之情。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句写诗人黄昏出游,飞帆驶入澄静的太湖。“云霞堕西山,飞帆拂
-
【4690】底线:公务员不能有的86种行为(周志峥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9 2万字,2016年3月第1版,28元)△依循《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
-
作者: 张俊山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① 。(《庄子·山木》) 【注释】 ①醴(lǐ):甜酒。淡以亲:恬淡自然而亲切。甘以绝:甘甜欢喜却绝交。 【译文】 君
-
青泥莲花记 明万历三十年(1602)鹿角山房刊本《青泥莲花记》目录书影 明万历三十年(1602)鹿角山房刊本《青泥莲花记》正文书影 明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丛抄。十三卷。题“江东梅禹金纂辑,从弟梅诞生校”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2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3 :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6 。李邕求识面,王翰